一、实施背景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开展迅速,到2019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比18.1%,65周岁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比12.6%,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在全球第10位,增速位列全球第一。预计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保障措施。
二、总体要求
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定了“健康引领、全程服务,兜底保障、公平可及,统筹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支持、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制订了“到2022年,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老年人健康素养稳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共六个方面 ,包括十七项具体任务
1、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活动。通过重大节日活动、各类广播电视老年健康专栏、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老年生命安全、健康知识及相关政策宣传
2、提升老年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老年健康素养提升和老年健康促进活动。实施老年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活动,提高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的普及水平。实施“智慧助老”专项行动,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3、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干预。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
4、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医养结合与失能老年人评估指导,加强老年人慢病管理,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十四五”期末,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0%以上。
5、推官中医药(蒙医药)健康服务。推广融入中医(蒙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力推动中医(蒙医)“治未病”提档升级,开展老年人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针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健康影响因素,深入开展筛查干预和健康指导。
6、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完善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针对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
7、推动体育健身服务。健全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丰富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建设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在养老设施规划建设中,安排充足的建设空间。
8、优化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学服务网络。加大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力度,打造老年病科研和诊治高地。
9、强化老年医疗服务能力。重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症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
10、落实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11、推动医养康养结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创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水电、采暖等优惠政策。在农区,推广“两院一体”服务模式。
12、健全老年康复护理里体系。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三级医院为技术支撑、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平台、居家为基础保障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
13、提升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能力。科学制定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规划,统筹整合老年护理资源,建立覆盖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长期照护期、生命终末期的护理服务体系。
14、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15、完善长期照护保障措施。深化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社区嵌入式老年服务机构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6、加快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功能定位,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探索开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形成机构、社区、居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畅通转诊渠道。
17、加强安宁疗护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全区健康宣传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科学看待生命的理念,普及安宁疗护知识,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四、实施意见的保障措施共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政府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
三是规范行业标准,推进地方标准建设,研究有关收费和支付政策,防范应对风险。
四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开展学历教育。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支持老年健康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智慧养老终端产品,培育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