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152525011676612K/2023-00003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
发文机构 | 东乌珠穆沁旗 | 文号 | ——— | ||||
成文日期 | 2016-04-07 15:28:54 | 有效性 | 失效 |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旗的关键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我旗适应、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章 综合研判,坚定发展信心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旗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1、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1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3%,经济总量位居全盟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左右,与2010年比较增加7.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7.5亿元,与2010年比较增加34.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8%,工业增加值完成67.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5.2亿元,与2010年相比较增加7.1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8.5%。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70%。财政总收入达到12.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7%,五年累计完成346.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累计的2.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2%。
2、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1元和23843元,分别位居全盟第5位和全盟第1位,较2010年底分别增加15250元和12325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9%和15.8%。五年来,启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70套、廉租住房830套、经济适用房150套、危旧房改造1893套,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45人。
3、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7亿元,全面实施了“三牧”政策和生态治理工程,完成沙源治理面积55.5万亩,禁牧面积397万亩,草畜平衡面积5553.06万亩;提前2年完成乌拉盖河源头宝格达山生态保护建设工程30万亩造林任务,草原植被盖度提高了5%,森林覆盖率达到3.01%;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自治区和锡林郭勒盟要求之内。
4、城乡建设面貌不断改善。五年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4亿元,全面加强乌里雅斯太镇和嘎达布其镇道路、管网、绿化、亮化以及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30万元新建额吉淖尔镇、阿拉坦合力、满都宝力格的市政道路工程。其中乌里雅斯太镇新建、续建道路24.5公里,地下管网110公里,绿化面积1.7平方公里。环境卫生整治明显加强,乌镇日处理能力60吨的垃圾填埋厂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复查验收。城镇建成区面积控制在10平方公里以内。城镇吸纳人口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达到56%。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新牧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5、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五年来,公路、铁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交通方面,实施通嘎查公路446.7公里,全旗黑色路面里程达到1489.3公里;查干陶勒盖铁路专用线、嘎达布其铁路专用线竣工通车,巴珠铁路二期工程具备通车条件,铁路总里程达457公里;东乌旗支线机场项目完成选址,列入自治区和国家相关规划,预可研已编制完成并上报自治区。水利方面,城乡基本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深入实施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水源井665眼,13262人151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电力方面,建成以乌里雅斯太220KV为主干,110KV为副干线,35KV为支线的电网格局。通讯方面,户户通和微波电视工程启动实施,嘎查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基本全覆盖。园区方面:工业园区和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京能、华锦等一批投资上百亿元的项目相继入驻,畜产品科技研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渣场、引水等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6、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五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旅游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投入,累计达到45.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近3倍,占财政总支出的72.2%。全面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度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8%。建立了蒙汉双语科技网站和科技系统视频网络平台,开通科技服务热线和视频教学。建成搏克馆、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投资6000万元的旗人民医院业务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和改建3所苏木镇卫生院,21个嘎查卫生室,完善了三级医疗保障体系,2015年,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率达到8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面达到80%。深入推进“平安东乌”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十二五”破获案件数量比“十一五”提高80%,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7、文化旅游基础已经形成。我旗被评为“中国蒙古族服饰文化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成立了中国蒙古族服饰文化传承保护基地。“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乌珠穆沁祝赞词”和“乌珠穆沁搏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牧人之家”旅游点达到40户、“家庭旅馆”达到12户,自治区3星级“牧人之家”旅游点发展到5户。开通东乌珠穆沁旗至蒙古国3条边境旅游线路,组织全国各地自驾游爱好者赴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开展自驾旅游。“四季乌珠穆沁”系列草原那达慕已成为旅游活动精品品牌。编辑完成《游牧文化胜地—东乌珠穆沁》旅游宣传册。
8、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已深入人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支比率最高达到90%,比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力实施牧区社会保障工程,牧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参统率达到80%,基本实现了牧区社会保障网络全覆盖。建成牧民养老中心、道特淖尔、额吉淖尔镇互助养老公寓,稳步推进城镇和牧区养老。救灾救济工作和扶困助残工作不断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转移进城牧民创业基地,就业社保服务大厅开工建设,五年来,征集工作岗位36148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245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9、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80项,保留旗本级行政许可项目138项,承接盟级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77项,委托的行政审批项目18项;深化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制度、企业年报公示制度和“三证合一”等商事改革;全口径预算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绩效管理不断强化,苏木镇标准化财政所建设完成, “营改增”政策全面落实;牧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草原承包确权登记试点启动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旗三家公立医院实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口岸通关能力得到提升,“十二五”时期进出口货物累计达到518.55万吨,是“十一五”时期的4.63倍。进出口贸易额累计达到23.88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6倍。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大型国企、央企陆续落户,累计引进盟外资金26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旗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旗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品牌效益不明显;工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商贸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不足,旅游业仍处于成长期、带动效应不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各类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学校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不全,医疗技术和保障水平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目标任重道远;基础设施条件较为滞后,城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加凸显,已成为制约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形势
总体上判断,“十三五”时期,我旗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挑战看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旗抗风险能力较弱。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偏高,受国内外能源产品低价位运行和能源结构变化影响,以煤炭为主的一次性能源需求呈持续下降趋势,影响我旗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国内有色金属产业产能相对过剩,挤压了我旗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二是畜产品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国家开展自贸区试点以来,已经与新西兰签订自贸区协定、与澳大利亚完成自贸区实质性谈判、与蒙古国上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物美价廉的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将冲击国内市场,加上近年来,周边旗县的育肥牛、羊大量涌入我旗市场,对畜牧业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家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要素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约束性指标管控,我旗相关产业发展压力不断增强。
从机遇看 一是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仍然保持增长,为我旗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市场保障和广阔空间。二是国家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对西部大发展、东北振兴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释放欠发达地区内需潜力,为我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三是国家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趋势日益明显,有利于我旗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做大口岸经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四是自治区和我盟加大铁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五大基地”建设,为我们挖掘需求潜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带来难得机遇。五是自治区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要支持东部盟市完善内部合作机制,加快建设蒙东能源基地,培育“锡赤通锦朝”经济合作区,打造区域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为我旗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供了现实机遇和发展空间。从我旗自身看,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潜力巨大;工业经济资源优势明显,推动资源转化增值的基础坚实;具有得天独厚的民俗资源和天然草原优势,拥有口岸这一对外开放的稀缺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和外向型经济先导条件优越。同时,近年来我旗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投产,有的正在加快推进,投资效应将在“十三五”时期集中释放,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争名进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的新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大势,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走出一条具有东乌旗特色的新常态发展之路。
第二章 明确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立足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突出“四化融合、城乡协调、创新驱动”,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做强做细一产,做大做优二产,做活做特三产”的思路,将绿色生态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依托我旗良好的畜牧业、已形成的旅游业基础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优势,重点发展绿色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游牧文化旅游和口岸贸易,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油气循环开发和煤炭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能源和信息等新兴产业,通过共享发展成果增进社会凝聚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建设“现代东乌、美丽东乌、法治东乌、开放东乌、和谐东乌”,着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节 发展定位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实施以下战略任务:
——打造草原生态旅游胜地。
——打造全国新牧区示范地区;
——打造全国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打造自治区两个屏障建设标兵;
——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顺应人民意愿,充分保障人民权益,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口岸稀缺优势,深化与蒙古国的合作交流,加强与盟内外区域的协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
——坚持全面依法治旗。牢记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今后五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到2020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亿元,年均增长8.7%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8亿元,年均增长6.8%,工业增加值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8.8%。财政总收入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5%,其中,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46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66:22,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品牌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00元和3840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左右。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1.5%左右。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基础达到较高水平。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城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和新牧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信息和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要求范围以内,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区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加快推进,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同步实现。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进一步拓展,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物流园区、铁路口岸等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完备的口岸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进出口货物达到1500万吨以上,进出口贸易额突破60亿美元。
和谐东乌建设全面推进。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利的法治保障体系,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法治东乌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章 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竞争力
以提升产业发展为依据,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布局,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思路,加快推动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切实增强信息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
巩固和发展畜牧业基础性地位,以绿色、优质、品牌、诚信、安全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加大畜牧业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畜牧业大旗向畜牧业强旗转变。
一、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
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逐步整合草场、畜种、畜牧业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资源,推动天然放牧与放牧加补饲、舍饲育肥相结合,加快推进优势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条件的牧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生态家庭牧场,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肉羊、肉牛、蒙古马和牧草四大产业带建设,重点实施“六大基地”工程,加强蒙古马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较好的东部地区,实施季节性轮牧制度,大力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户和牧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的乌珠穆沁肉羊产业带、马产业带、草产业带和肉牛产业带;草原生态相对脆弱的中西部地区,实施季节性休牧、禁牧制度,以“放牧+补饲”的经营模式,发展羔羊短期育肥、良种肉牛育肥产业。
二、促进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鼓励发展牧业专业大户、标准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化养殖,加快牲畜暖棚、储草棚、水井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畜牧业机械推广普及力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探索两季、三季出栏,逐步实现四季出栏、均衡上市。到2020年,标准家庭牧场达到600个,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各类专业户达到2000个。依据草场和牲畜情况积极培育专业嘎查,将满都宝力格镇巴音布日都、满都宝力格等嘎查培育成乌珠穆沁羊专业嘎查,萨麦苏木满都拉图、嘎海乐苏木额仁宝拉格等嘎查培育成草业嘎查,道特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培育成良种牛繁育嘎查,呼热图淖尔苏木格日勒图嘎查培育成蒙古牛保种嘎查。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和防灾抗灾能力,鼓励牧民组建全方位生产服务体系,扶持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到2020年各类专业服务队覆盖面达到90%。
三、提高畜牧业标准化、组织化水平
按照“草业作业机械化、牧草存储封闭化、乌羊选育标准化、母畜饲养补饲化、羔羊出栏育肥化、棚圈卧盘保暖化、牲畜饮水自动化、牲畜出栏订单化、疫病防治依法化、算账理财常态化生产经营环节‘十化’”要求,推进饲养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科学化、标准化转变,规范大畜、种畜、后备母畜和乌珠穆沁羊的选育标准,加强乌珠穆沁羊优良品种复壮提纯和保种繁育,加快建设国家级肉羊肉牛优质畜种繁育示范基地,到2020年,十化标准户累计达到80户,大畜良改比重达到90%以上,小畜良改比重达到100%。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强化疫情报告和预警预报以及应急管理,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畜牧业气象监测,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可靠气象服务保障。壮大嘎查集体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形成“政府引领+集团公司+合作社+牧户”的联动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到2020年,牲畜订单式出栏比例达到80%以上。全力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自治区重要的有机牛羊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到2020年,建成规范化、标准化大型饲草、活畜交易市场2个。
四、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
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先进科技手段和组织形式,大幅度提高肉类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积极开拓畜产品市场,促进“养加销”融合发展,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推进乌珠穆沁羊肉、乌珠穆沁牛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三品一标”申报工作,提高畜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强各种形式品牌宣传推介,对品牌推广专业策划,着力打造“乌珠穆沁” 品牌,提高有机畜产品品牌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到2020年,乌珠穆沁羊肉追溯体系实现嘎查覆盖率100%。
专栏1 现代畜牧业重点项目 国家级肉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1、建设乌珠穆沁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新建冷配室等业务用房300平方米、羊舍8000平方米、机电井6眼、高位蓄水池3座,购买优质肉羊2000只。2、乌珠穆沁羊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高标准地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肉羊核心育种场,进一步整群现有种畜生产专业户和核心群,提高乌珠穆沁羊供种能力和群体质量。3、乌珠穆沁白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暖棚300平方米,畜圈600平方米,选购特一级母山羊500只,特一级种公羊50只。 国家级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肉牛规模化养殖小区,新建牛舍7500平方米、机电井2眼、高位蓄水池2座、高产饲料地200亩、青贮窖800立方米,购买肉牛500头。 纯种安格斯牛引进扩繁基地项目。新建10处繁育基地,每处包括150平方米种公牛舍、150平方米采精站、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畜舍、100平方米牧工住房、1000平方米饲料储备库、2眼机电井、100平方米兽医和冷配室,引进安格斯良种牛1000头。 杜伯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棚圈800平米,畜圈500平米,防疫室50平米,储草棚300平米,购买杜伯羊2000只。 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工程。1、家庭牧场:建设现代化家庭牧场300户,提高家庭牧场现代化水平。2、合作社:规范化牧业合作社150家,提高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乌珠穆沁蒙古牛保种场建设项目。新建牛舍5000平方米,兽医室5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0台,围栏草场1.5万亩。 蒙古马产业发展工程。1、建设蒙古马种质资源保护场,新建马舍5000平方米、兽医室3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0台、围栏草场15万亩,选育当地种马50匹。2、建设乌珠穆沁黄骠马基地,建设马舍5000平方米、兽医室500平方米、购置相关设备仪器10台(套),围栏草场10万亩等,选育鉴定合格黄骠马1万匹,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的黄骠马产业。 饲草料贮备库建设项目。建设饲草料储备库7座,年储备饲草料5000万斤,购置机械设备和防灾物资设备。 疫病防控体系工程。新建动物疫情监测站实验楼1座,动物病死尸集中无害化处理厂房1处,全旗布鲁氏菌采取“免疫、检测、监管、扑杀、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 苏木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新建9个苏木镇动物疫病防治巡检站,动物隔离场所,购置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 牛羊肉区域品牌建设工程。到2020年为全旗出栏羔羊建立可追溯档案、打造电商平台建设、品牌推荐。 农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农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5处。 |
第二节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我旗资源、市场和环境承载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一、壮大能源工业
积极推进能源高效利用,改变简单挖煤、卖煤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实行煤炭产能、产量双控,最大限度提高就地转化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煤化工业,不再新上高耗水、高耗能煤化工项目,优化现有煤化工产业技术路线,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促进产业延伸升级。积极做好乌尼特煤田、准哈诺尔煤田和查干陶勒盖煤矿的开发及洁净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京能褐煤热解分级综合利用项目,积极争取京能褐煤热解分级总理利用项目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力争2016年获批,项目一期2017年建成,“十三五”期末全部投产;借助锡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外送通道,布局建设电源点,重点将乌尼特京能2×66万千瓦和蒙能2×66万千瓦火电项目纳入全盟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十三五”中期顺利开工建设。启动园区自备电厂项目。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立足现有石油开发项目,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油气产业综合开发步伐,扩大产能,实施石油炼化、成品油加工项目和油田井场管线连接工程,建成大型集油站。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以外送通道为支撑,合理规划和布局风电场,主要实施京能风电项目;积极开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重点实施阿拉坦合力分布式太阳能光伏项目,打造新能源基地。
专栏2 能源工业重点项目 查干陶勒盖煤矿露天煤矿建设项目。建设年生产褐煤300万吨露天煤矿及配套设施。 金三角清洁能源化工园区煤化工项目。建设年产60万吨的煤制烯烃,年产60万吨的煤制乙二醇,年产2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年产30万吨的己内酰胺,年产10万吨的丁二烯和尼龙66,年产20万吨的聚甲基烯酸甲酯,年产1200万吨的褐煤低温热解和年产50万吨的煤焦油深加工。 东乌旗褐煤热解分级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褐煤1000万吨,产合成油50万吨和焦油加氢30万吨。 蒙能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2×66万千瓦火电机组。 京能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2×66万千瓦火电机组。 京能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热电联产自用电厂。2×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火电机组。 锡林郭勒金三角清洁能源化工园区热电联产自备电厂。2×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火电机组。 华北石油二连分公司东乌旗油田开发项目。开发近300口油井。 延长石油管理局东乌旗油田开发项目。新建开发井40口。 东乌旗风电开发项目。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东乌旗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5千瓦。 |
二、提升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
在现有有色金属矿采选基础上,适度扩大规模,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扩大原有选厂规模并进行技术改造,开发花脑特银铅锌矿、都格尔林和布彦阿林铅锌矿、迪彦钦阿木铅锌钼多金属矿,新增选厂项目。推动矿山企业联合重组,坚决整顿“小、散、乱”的企业,对没有加工转化项目的天贺、小坝梁等矿山企业有序进行整合和关闭。积极培育引进企业集团,扩大冶炼加工规模,采取新工艺进行升级换代,重点盘活铅冶炼、仲钨酸铵厂,推进锌冶炼升级改造,积极开发铅锌板、高精度硬质合金、金属合金和蓄电池等下游产品,打造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对稀有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实行限制性开发、保护性开发,重点发展金、银、钨、钼等贵金属稀有金属回收延伸产业,形成系统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精深加工—伴生贵金属稀有金属回收的产业链条。
专栏3 冶金工业重点项目 花脑特银铅锌矿采选厂项目。2000吨/日采选厂。 都格尔林和布彦阿林铅锌矿采选项目。5000吨/日采选厂。 迪彦钦阿木铅锌钼矿采选项目。50000吨/日采选厂。 铅基合金项目。5万吨/年生产线。 铅酸蓄电池项目。建设年产36万KVAh蓄电池生产线。 稀有金属钨冶炼深加工项目。仲钨酸铵年综合生产能力不低于5000吨,钨粉、碳化钨年综合生产能力不低于2000吨。 金属矿山选厂项目。兴业集团洛恪顿铅锌矿,年产50万吨矿石;朝不楞西矿段铅锌矿,年产50万吨矿石;乌兰陶勒盖东铅锌矿采选厂,日采选能力2000吨;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采选厂,日采选能力2000吨;满都胡宝力格扎格乃努尔金矿采选厂,日采选能力1500吨;霍布仁布敦铅锌银多金属矿采选厂,日采选能力1500吨;图来呼舒银多金属矿采选厂,日采选能力1500吨。 同仁矿业改扩建项目。改扩建占地12.7252公顷。 |
三、做大畜产品加工业
加快推进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畜产品资源优势,以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和培育当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加快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来扩充经济总量。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发展冰鲜肉、分割肉、熟制品、方便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努力开发牛羊马驼的骨血器脏、油脂、胎盘、皮毛的综合利用,研制生物制药、保健品、生物饲料和生物产品,支持发展以牧草为原料的饲草料加工产业。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开拓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乌珠穆沁羊胎素、羊尾开发利用项目。
专栏4 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牛羊熟食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工牛羊熟食品生产线。 牛羊油深加工项目。建设牛羊油加工生产线。 高档皮革绒毛加工项目。建设牛羊皮革绒毛加工生产线。 生态有机肥加工项目。建设生态有机肥加工生产线。 马肉加工项目。建设蒙古进口马加工生产线。 马奶深加工建设项目。深加工马奶100吨/年,建设土建工程及购置仪器设备。 奶食品深加工建设项目。深加工牛奶2500吨/年,建设土建工程及购置加工设备。 乌珠穆沁羊胎素、羊尾开发利用项目。建设种羊场一座、羊胎素生产车间,购置相关仪器与设备。 |
四、扶持建材装备制造工业
围绕主导产业的延伸、配套和服务,加大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和发展牧机设备、风机设备、新能源汽车的组装等产业项目。充分利用煤炭企业形成的尾矿、废石、废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十三五”期间,争取天浩联合汽贸有限公司房车装备组装项目建成运营。
专栏5 建材、装备制造工业重点项目 不锈钢建设项目。新建年产6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 粉煤灰蒸压新型建筑材料项目。建设年产200万立方米粉煤灰蒸压免烧建材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牧业专用机械设备及配件制造项目。引进牧业机械加工设备生产线,建设配套设施,生产各类型号牧业机械设备及配件。 思伊纳化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游牧民专用清洁电能“微电站”及新能源电动车项目。购置牧户微电站、肉羊养殖温水供应系统、野外无线通讯系统微电站、变电站储能系统、电动草原灭火器、移动蒙古包用自然能源微电站供电系统及新能源电动车,并拟在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建设组装厂。 东乌旗天浩联合汽贸有限公司年产3万台牧区房车项目。年组装3万台牧区房车,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5020平方米。 |
五、全力推进园区升级
以编制园区规划、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进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全力推进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和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提档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加快工业用地收储力度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渣场项目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综合服务区加油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齐全,对老旧管网、道路进行改造和完善。加强信息、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优化服务,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按照产业定位和资源优势,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实施产业关联度高、相互依存的项目,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有效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推动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新兴服务业,促进经济体制增效升级。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2%左右。
一、突出发展旅游业
立足乌珠穆沁独特草原风光,依托我旗十大文化资源,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构建以草原原生态风光、蒙元文化和口岸异国风情为主体的旅游体系,精心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丰富旅游产品,打造乌珠穆沁特色旅游品牌。到2020年,争取建成国家级3A级景区1个,国家级4A级景区1个,国家级5A级景区1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
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在我旗重点围绕宝格达山、满都宝力格、乌里雅斯太、额吉淖尔、嘎达布其为节点,打造廊道式旅游线路。以“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胜地”为宣传品牌,大力提升“四季乌珠穆沁”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将“游牧文化”和“母亲湖”作为重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野生动物观光园、盐博物馆等项目,打造狼图腾故事发生地—拍摄地文化游和游牧文化旅游。加强区域间合作和周边地区协作,搞好整体包装和宣传策划,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继续完善额吉淖尔—乌里雅斯太—乃林郭勒—宝格达山旅游线路和锡林浩特—东乌旗—阿尔山旅游线路,推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兴安盟阿尔山市松贝尔口岸—呼伦贝尔盟东旗额布都格口岸和至二连口岸的边境旅游线路,打造东乌旗—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肯特省—东方省—呼伦贝尔市—阿尔山市—东乌旗和东乌旗—蒙古国苏赫巴托省—东戈毕省—二连—锡林浩特市—东乌旗的跨境旅游环线,谋划北京—锡林浩特—东乌旗两日往返原生态体验游;深化与东北地区合作,开通铁路客运,使东乌旗—通辽—大青沟—沈阳—大连旅游列车常态化。
加快推进边境旅游。重点推介我旗已成形的东乌珠穆沁旗—蒙古国苏赫巴托省额尔顿查干县1日游、东乌珠穆沁旗—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冈嘎县3日游和东乌珠穆沁旗—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西乌尔特县5日游三条跨境旅游路线。建设中蒙界碑广场、边境观光塔及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宣传、积极推介,提升对外界的吸引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打造旅游景点。策划和培育知名目的地,加快额吉淖尔盐湖、淖干五台遗址、“狼图腾的故乡”游牧文化旅游区、贵勒斯太神泉、金斯太洞穴、湿地景观及宝格达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建设,新建宝格达山至满都宝力格100公里的五畜游牧观光点,打造5A级旅游景区,改造乌里雅斯太山景区,加快环山旅游路和野生动物园建设,“十三五”期间升级为4A级景区。发展“牧人之家”和建设自驾车旅游宿营地项目,提升“牧人之家”接待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倡导和宣传跨境自驾游。开发健康旅游、“洗肺”旅游、草原星空游等新兴旅游项目。到2020年,“牧人之家”旅游点达到50个以上。
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扶持创办一批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企业,开发具有草原文化气息、凸显民族特色和实用价值、有纪念意义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努力使我旗土特产品和文化艺术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将畜产品、奶食品、手工艺品、民族元素服饰等商品集聚形成旅游商品步行街。利用建成的青少年文体中心、体育馆、广场,发挥乌兰牧骑特长,围绕民俗和文化编排舞台剧和专题节目,定期组织表演;重点挖掘“额吉淖尔”、“都仁扎那”的历史文化,创作艺术精品,拍成歌舞剧或电影,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引进和培育专业大型旅游企业对旅游品牌进行设计和推广,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提升旅游文化产品的品位,扩大旅游消费。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道路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国道、省道、边防公路、通嘎查油路和旅游公路的建设,形成重要节点城镇和景点的“路路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酒店、服务区、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接待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大旅游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按照现代服务理念,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设施档次,重点在主要路口设立旅游交通标识导引牌,并在通往景区路上规划停车场和垃圾箱;加强旅游宣传设施建设,在旅游区、街道、大型建筑、主要公路及铁路沿线设立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十三五”期间,把我旗建设成为功能比较齐全、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较为优美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专栏6 旅游业重点项目 乌珠穆沁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以乌珠穆沁草原观光、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开发建设为支撑;打造集草原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活动、边境旅游等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勘探开发地热、矿泉水,开发利用特色产业,申报建立湿地公园,建设宝格达乌拉野生动物观光园。 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门景区及跨境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国门景区文化广场、迎宾通道、迎宾广场和界碑广场的场地硬化及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住宿餐饮区、车辆租赁管理区、民俗文化体验区。 东乌旗生态景区景点建设项目:沙地公园建设项目、湿地公园项目、乌里雅斯太镇野生动物植物观光园、满都宝拉格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乌里雅斯太山生态旅游景区扩建项目、“牧人之家”旅游建设项目、五畜游牧体验区项目、乃林郭勒游牧度假村扩建项目。 东乌旗文化遗址保护项目:蒙马处遗址项目、额吉淖尔淖根五台开发项目、金斯太洞穴保护工程、辉苏陶鲁盖遗址保护区建设项目、贵勒斯太阿尔山泉水保护区建设项目、新庙古建筑遗址保护修复工程。 额吉淖尔盐场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额吉淖尔盐场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博物馆及配套设施;额吉淖尔盐场盐雕景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大型盐雕景区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盐雕工艺品制作室;额吉淖尔盐场水上娱乐公园,围绕现有水库进行硬件设施和娱乐设施建设;额吉淖尔盐场商务旅游宾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额吉淖尔天然盐浴中心及浴盐开发,建设以盐浴为主的休闲娱乐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旅游俱乐部、旅游商品开发建设项目:珠恩嘎达布其滑雪场建设项目、草原骑马俱乐部建设项目、东乌旗探险旅游开发项目、宝力格庙传统康疗度假村扩建项目、旅游商品开发项目,赛马场项目。 |
二、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铁路口岸建设为契机,依托铁路、公路、口岸和重要节点城镇,围绕进口煤炭、矿产品、畜产品进口和外运,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和区域型物流中心,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推进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开展第三国商品进入实验区、跨境合作区交易,发展国际物流业。加快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以及运输场站、仓储、信息平台等建设,解决企业原料运输和产品外运需求。依托我旗重要节点苏木镇,加快建设区域型物流中心,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专栏7 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 乌里雅斯太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仓储库、信息平台、业务用房、餐饮服务、车辆维修中心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额吉淖尔盐场仓储建设项目。建设3个生产车间和4个仓库,购置机械设备。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建设进出口监管区、服务区、货运仓储、进出口货物代理、报关报检、装卸搬运、分栋包装、物流配送、汽车维修、餐饮住宿、信息服务、矿石监管、保税加工及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消防、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 |
三、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
加强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业的提档升级,引进知名品牌批发零售和餐饮店加盟入驻我旗。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贸易市场。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完善牧区流通网络,形成以乌里雅斯太镇为中心,以苏木镇为骨干的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对现有商业设施、邮政便民服务设施等的整合利用,加强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建设。结合互联网经济,加快电商的推进力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电子商务产业链,形成线上开设网店,线下实体店经营加物流运输的体系。
专栏8 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 嘎达布其镇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蔬菜、水果、粮油、日用百货等商品的批发、零售、仓储、配货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市场。 乌里雅斯太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农产品、畜产品集散地,设置摊位500个,集副食、蔬菜、水产、畜产品批发、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农贸市场。 乌里雅斯太镇建材市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集木制品、五金、卫生洁具、家具、灯饰等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建材市场。 乌里雅斯太镇机动车销售贸易市场建设项目。建设2万平方米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乌里雅斯太镇民族文化风情步行街升级改造项目。建设1.5万平方米市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美化周围环境。 乌里雅斯太镇报废车拆解市场建设项目。建设3万平方米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电子商务示范项目。鼓励建设面向全球的农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对接全国物流网,发展直销、网购、网店等新型销售渠道,构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新市场渠道和营销网络。 |
四、创新发展金融保险业
围绕应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充分发挥银行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综合运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优化政府和信贷资金投向,加快建立完备信用担保体系,充分调动商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三牧、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领域,保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等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壮大实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政府引导出台政策性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引入保险公司市场运作,做好牧户的宣传工作,逐步建立畜牧业保险体系,加强牧民抵御自然风险保障。探索草牧场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规范牧区借贷行为。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紧紧围绕国家实施牧区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科学编制商业住宅及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及年度供应计划,积极做好商住房开发和商业街建设。建立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引进和培育专业物业公司,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到2020年,乌里雅斯太镇人均楼房住宅面积30平方米。
专栏9 房地产重点项目 嘉和绿苑商住小区(二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1449.60平方米。。 蒙联小区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8427.63平方米。 白音高勒小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4703平方米。 鹿港·碧玺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7603.76平方米。 乌里雅斯太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3000套及配套基础设施。 牧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改造牧区255户危房。 游牧民安居工程。改造完成1000户危房、蒙古包。 |
六、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围绕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诊疗、健康养老、数字休闲等新型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支持肉食品、奶食品、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地方特色商品经营主体开设网店。
七、积极扶持社会养老产业
引入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开发养老服务项目,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积极扶持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中小型养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以牧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落实鼓励民办养老服务的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和建设、运营、补贴支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推进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第四节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各类民营企业依法进入能源开发、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更多领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培育形成一批有活力、能创新、带动就业强的中小产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围绕畜牧资源培育畜牧业小微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培育工业小微企业,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服务业小微企业,围绕口岸资源培育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小微企业,围绕民族服饰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族饮食等领域培育具有地区特色的民品民贸小微企业。
政策导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创业创新平台,以东乌旗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规划实施的农牧业产业化创业就业基地为依托,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红利,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制定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并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用于调整产业结构和鼓励本土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以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按照政府订购市场服务、公共服务的形式,优先针对本土企业招商。
优化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机关效能建设,营造清廉的服务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风险预控、预警机制,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营造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环境。
人才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通过考察、院校委培、驻知名企业学习等形式培养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营销等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业技术工人,同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创业培训体系。
第四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力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公路方面。以提高路网等级和通达能力为重点,加大高等级公路建设力度,加快与东北路网、京津冀路网和蒙俄方面的公路运输通道连接,延伸国道、省道干线辐射范围,形成以乌里雅斯太为中心,与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锡林浩特、霍林河、西乌、阿尔山连接的高等级干线网,力争建成“三横两纵一个环线”公路体系,争取国道331宝格达山至阿尔诺尔布敦段、306巴拉格尔高勒至嘎达布其段和省道221额吉淖尔至五间房在2017年建成通车,将国道331线乌里雅斯太镇至阿尔诺尔布敦至宝格达山林场公路和省道312线珠恩嘎达布其至阿拉坦合力段公路提升为二级公路;逐步将沿边境线的边防公路和防火道建成等级公路。同时,主要出旗通道和口岸实现一级或高速公路连通,旗府到各苏木镇通二级以上公路,嘎查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对现有的牧区难行路段进行维修改造,完善以通苏木镇、通嘎查、通工矿企业为主的牧区公路网络,实现通苏木镇和嘎查公路全覆盖。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278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达到350公里,二级公路达到520公里,三级公路达到550公里。
铁路方面,以巴珠、巴新铁路为主体打造蒙古国口岸到环渤海港口的最便捷的铁路,加快推进巴珠铁路联接线工程,将东乌旗车站与嘎达布其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连接起来,早日形成内联通辽、延伸至锦州,外通乔巴山、北上俄罗斯的通疆达海新通道。适时启动铁路客运列车或旅游专列,同时,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重点建设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和准哈诺尔煤田铁路专用线。力争到2020年,全旗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年运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
机场方面,为构筑立体式、网状式交通格局夯实基础,加快东乌旗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和建设工作,按照4C级建设标准,确保在“十三五”期间机场建成投入运营。
专栏10 综合交通重点工程 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项目。自“贺乌”铁路东乌旗装车站引出,至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全长12.6公里,地铁Ⅰ级铁路。 巴珠铁路连接线项目。全长8公里,东乌旗站与嘎达布其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的联接线。 珠珠线电气化工程。全长370公里,贺乌铁路、嘎达布其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电气化。 国道331线宝格达山至阿尔诺尔布敦段公路项目。省道二级公路70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 国道331线阿尔诺尔布敦至乌里雅斯太镇段公路项目。省道二级公路220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 国道331线乌里雅斯太镇至阿巴嘎段公路项目。省道二级公路120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 国道306线巴拉嘎尔高勒镇至乌里雅斯太镇段公路项目。线路长140公里,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国道306线乌里雅斯太镇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段公路项目。线路长59公里,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国道334线白音胡硕至乌里雅斯太镇段项目。线路长160公里,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省道221线额吉淖尔至五间房段项目。线路长94.79公里,其中新建里程长56.7km,利用旧路里程38.09km,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 省道312线珠恩嘎达布其至阿拉坦合力公路。线路全长81公里,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铁路施工便道升级嘎查公路项目。通嘎查公路406公里,涉及6个苏木镇、15个嘎查。 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满都宝拉格镇至乃林郭勒景点三级公路35公里,母亲湖—淖干乌太—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乌里雅斯太镇95公里三级公路等旅游公路。 宝格达山林场乌兰哈达营林区道路建设项目。建设长度141.6公里,宽7.5米,4级水泥混凝土护林管护防火专用通道,包括2处单面桥和9处涵洞。 边防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将杭盖乌拉至朝不楞和乌里雅斯太镇至塔日根敖包的边防公路由砂石路提升为三级公路,约460公里;朝不楞至二连浩特段二级、三级公路460公里。 跨境公路项目。建设珠恩嘎达布其至蒙古国毕其格图口岸全长4公里。 东乌旗支线机场项目。机场按照4C级标准建设,建设办公及导航楼、机场跑道、航空气象系统、购置导航设备、场面飞机维护系统、飞机燃油补充设施、安全检查系统、多功能服务系统、候机楼及其它辅助设施。 |
第二节 提升电网服务能力
打造以500千伏为骨干,220千伏为主线,110千伏为主配的电网体系,将单主变运行的110千伏变电站升级改造为双主变,原有单回路110千伏线路升级改造为双回路。进一步完善旗内电网体系建设,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加大主干电网建设和城乡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大型项目、矿区、电气化铁路等重要用户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保障用电安全。加快城网农网建设改造,争取为更多牧户接入网电,其余有需要的牧户全部实施风光互补设备升级改造工程,确保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到“十三五”末,把我旗建成连接蒙西和蒙东电网电源点的重要支撑点。
专栏11 电网重点工程 东乌旗500千伏环网工程。输电线路240公里,主变容量1500兆伏安。 东乌旗220千伏输变电联网工程。宝拉格至九连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宝拉格至乌里雅斯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九连1号变增容扩建工程、东乌旗东部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东乌旗二号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5个工程,工程总计输电线路794公里,新增变电容量840兆伏安。 东乌旗新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乌里雅斯太220KV变电站至乌尼特110KV输变电工程、乌拉盖110KV变电站至呼热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银矿110千伏变电站至罕敖包110kV输变电线路工程、乌里雅斯太220KV变电站至宝力格110KV输变电工程、北郊110kV输变电工程等5个工程,工程总计建设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46MVA。 东乌旗改造110千伏双回路输变电工程。淖干乌台110kV、苏布达110kV、布力彦110kV、额吉淖尔110kV、朝不楞铁矿110kV、道特北110kV、嘎达布其110Kv等7个变电站改造实现双主变、双回路。总计建设输电线路273公里,新增变电容量260MVA。 东乌旗35千伏输变电工程。道特南35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及双回线路工程,输电线路35公里,主编容量5兆伏安。 东乌旗10千伏新建及改造工程。10千伏配网新建及改造。 新能源风光互补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为6000牧户安装新能源风光互补通电升级设备。 |
第三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加快水利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牧区水利事业。积极争取国家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重点区域水资源勘查工作,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高城乡抗洪排涝综合减灾能力。积极推进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口岸供水工程,提升工业供水保障能力和生活用水水平。重点实施饮用水净化升级工程,全面提升城镇供水水质水平;实施牧区饮水安全水质增效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解决0.53万人80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及安全饮水问题。
专栏13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供水工程。供水管线长度215.94公里,设计年供水能力2400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管线、泵站、高位水池、安全贮水池及配套水变电工程。 重点区域地下水勘测项目。建设监测井60眼,监测中心1个,勘测重点区域40平方公里。 防洪减灾工程。1、中小河流治理及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 2、防涝工程及非工程措施 疏干水再利用工程。建设乌尼特煤田疏干水再利用工程。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工程。1、新建水源井550眼,新建自来水1处、维修改造自来水2处。 2、牧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项目;新建322眼机电井,建设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和抗旱管理服务体系。 |
第四节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宽带等通信网络,加快推进信息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宽带东乌、无线东乌”工程,扩大无线网络应用,引导建设宽带无线苏木镇。实施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运用,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络“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的数字化城镇。加快通信基站建设,争取所有嘎查、牧户通讯网络全覆盖,保证通讯信号畅通;加快宽带进牧区、信息入牧户,推动牧区宽带建设,实现所有苏木镇能够使用无线上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实现接收东乌新闻信号无障碍。实施邮政、快递覆盖全嘎查,努力实现连锁超市与网上购物相衔接,探索实施智慧嘎查工程。
第五章 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节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等全面创新,依托区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促进旗校合作、校企合作,引导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构建产业新体系,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和奖补激励,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新型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研发。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煤炭、电力、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向高端化、终端化延伸,增强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加大专利保护力度,支持技术工人的科技研发。抓好畜牧业科技创新,在畜种改良、畜牧机具改进、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等领域大力引进和研发先进实用技术,着力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100%。
第二节 实施人才强旗战略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制定东乌旗人才强旗规划、人才引进培养办法、新型职业牧民培育管理等实施方案,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积极引进学术水平较高或技术能力较强,能带动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各类人才和智力成果,引进医学、师范、旅游、物流高水平专业人才,适度引进安全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高端人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适应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人才。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引导大学生和牧区青年从事畜牧业生产和参与新牧区建设,加强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增强创业青年发展畜产品加工、休闲畜牧业、“牧人之家”、市场流通、牧区服务业的能力,支持创业青年电商与涉牧企业、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等加强合作,开展网店货源对接,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减税降费等政策惠及青年创业;同时加大牧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牧民和牧区实用人才,全面提升牧民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畜牧业生产经营能力。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全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以上,五年内累计培训牧民1.2万人次,全旗高级职称、专业技术等人才资源总量由现在的3690人增加到8000人左右。
第三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构建发展新体制,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进水、供热、天然气、煤炭、电力、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减少政府定价范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林区、林场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牧区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牧区草场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牧区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牧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和指导性目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性推进简政放权,大幅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投资项目审批,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改革行政审批实施办法,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检查。深化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保障机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分配合理、激励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使用绩效。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政府存量债务合理纳入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清理整顿财政专项资金。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
四、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产业,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有序推进价格改革,建立城镇居民用水三级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公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顺利进行;探索牛羊肉目标价格保险制度。加强民生价格管理,严格执行收费项目清单制度,完善收费项目和标准工时制度,规范价格收费行为。
五、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鼓励支持各类民营企业依法进入能源开发、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更多领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完善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规范政府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市场环境和服务环境。
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立碳汇统计、管理和交易制度,健全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探索开展跨地区排污权、水权交易。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社会责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的政策导向。开展专项整治,在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检、公安、银行等诚信问题突出的领域建立治理长效机制。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制定联合惩戒措施,形成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实行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强化司法工信建设,提高司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完善政法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建立各级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人员信用档案。完善个人诚信建设,依法有序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依法加大对公务员、法人代表等重点人群信用信息管理,推动在公务员录用、党政干部选拔、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选举中使用个人信用报告,加强个人信用信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会员准入与退出信用审核制度、信用自律管理制度、信用评价和认证制度,大力推广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守信履约和诚信自律。加快和完善征信平台及各行业数据平台建设,推进个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第四节 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一、三次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天然草场和优良品种为基础,围绕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需求,从畜牧业和畜产品适度规模经营做切入点,积极探索从养殖到加工到餐桌的一体化经营,推动羊肉等主要畜产品养殖、储存、加工、销售、运输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合同制、股份制,建立牧户与企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经济共同体,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形成完整产业链。
将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品牌的推广和产品销售作为发展重点,一是促进信息化与畜牧业现代化同步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精准化养殖方式,针对饲养过程中的配种、饲喂、疾病诊断等关键技术,将物联网技术与养殖信息有效结合,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控和预报系统;二是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实现畜产品“从牧场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三是由政府主导,利用专业广告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做品牌推广,突出“产地品质”与“高效配送”两大特点,积极发展“定制化”生产和“以销定产”的精准匹配营销模式;四是建立畜产品交易平台,支持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和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有效对接,扩大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努力拓宽渠道、扩大市场。五是完善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鼓励建设区域性活畜交易市场、畜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完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和管理。
二、工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额吉淖尔特色产业园区主要以创建盐业文化品牌为目标,把盐业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休闲、度假、娱乐等市场需求,突出盐业文化主题,将现代工业生产线与本地的盐、湖、镇、历史文化相融合发展。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以政府主导、市场开发为原则,推进额吉淖尔盐场及淖干乌太社区各项建设,加强额吉淖尔盐场矿山环境治理、盐湖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完善道路、绿化、亮化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环湖自行车观光旅游道路、盐疗康体中心、盐雕休闲区、盐产业观光游览区等项目,“十三五”期间,打造独具特色、生态优美、富含文化气息的3A级旅游小镇。
第六章 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发挥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以工促牧、以城带乡,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一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主动融入全盟城镇布局和城镇产业聚合发展带,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功能完善、设施具备为标准强化城镇基础设施,以打造锡盟东部重点节点城市为目标,启动撤旗建市工作,科学编制城镇规划,着力构建以乌里雅斯太镇为中心,以嘎达布其镇、道特淖尔镇、额吉淖尔镇、满都宝力格镇为节点,其他苏木镇所在地为延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以“绿色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统筹推进城镇道路、供水、供热、绿化、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乌里雅斯太镇要严格按照乌里雅斯太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继续加强供水、供暖、供气、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街巷改造,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步伐,按照每年改造300—500户的进度开展棚户区平房区域的搬迁工作,争取5年内完成7000户平房的改造任务。同时加大对老旧小区进行水、电、暖等设施改造力度,探索平房电暖气替代燃煤的供暖模式。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居民健身休闲用地,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把乌里雅斯太镇打造成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生态宜居城镇,积极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到2020年,乌里雅斯太镇城区控制在 10平方公里之内,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27.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7%,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97%,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人口达到 6.5万以上。成为具有一定吸纳牧区转移人口的能力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城镇;嘎达布其镇按照嘎达布其镇总体规划建设,打造我国北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管理先进的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思路,突出商贸、旅游和仓储物流等特色功能,不断完善城镇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配套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努力建成中国北方区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到2020年,嘎达布其镇人口达到1万以上;进一步完善道特淖尔镇、额吉淖尔镇、满都宝力格等其他城镇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加强道路、供热、供水、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安排绿化、美化和亮化等工程,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居住环境。
强化社区建设和服务。以呼布沁及萨嘎麦2处新建社区活动阵地为龙头,增加工作人员力量,着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配套完善办公室、便民服务大厅、娱乐休闲场所、社区文化展厅、党员教育和活动室等大厅的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突出做好便民利民、就业创业、维护合法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素质等工作,逐步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大服务”格局,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打造“功能完善、服务精细、管理民主、文明祥和”的北疆和谐社区。严格落实党务和居务公开制度,对涉及居民群众的公务活动全部进行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到2020年,实现所有社区建设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保障进城牧民合法权益。加快牧区产权制度改革,保护进城落户牧业转移人口的草场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实施牧区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切实保障牧区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强和完善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进城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实现持居住证人口与户籍管理人口等享基本公共服务。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完善乌里雅斯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和额吉淖尔特色产业园区服务功能,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城镇公共服务向园区延伸;统筹发展绿色畜产品加工、煤炭清洁综合利用、新型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就业潜力大的服务业,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人口集聚相协调,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畜牧业转移人口数量挂钩机制。
第二节 加快新牧区建设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牧区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新牧区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区域内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资源、资金、技术、人口等要素达到最优配置,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实行差别化政策,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按照“不留一个牧民点(蒙古包)”的为目标,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大力改善牧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牧区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牧区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牧区覆盖、城镇文明向牧区辐射,继续实施牧区安全饮水、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和风光互补设备升级等项目,深化牧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改善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针对我旗地域辽阔、牧户分散的现状,应从为牧民发放小药箱、苏木镇卫生院配备医疗卫生工作站服务车和相应的车载医疗设备入手,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旗牧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牧民综合素质,加大牧民技能培训、新型职业牧民培育和牧区实用人才培养等工程的投入和实施力度,扶持引导大学生参与新牧区建设。加强和完善牧民自治制度,推行嘎查两委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提高村务活动的透明度,强化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民主监督。
专栏13 苏木镇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供水工程。道特淖尔镇、萨麦苏木、满都宝力格镇、呼热图淖尔苏木、嘎海乐苏木、宝格达山林场、阿拉坦合力苏木、额吉淖尔镇各新建日供水3000吨供水厂1座,给水管网4公里;嘎达布其镇新建日供水5000立方米供水厂1座,给水管网7.2公里;乌里雅斯太镇铺设给水管网28.3公里。 集中供热工程。乌里雅斯太镇新建供热能力为20万平方米换热站1座,80万平方米换热站1座,铺设供热管网4850米,新安装脱硫设备、自备水井、除尘设备、维修锅炉;满都宝力格镇、道特淖尔镇各新建一处集中供热热源厂;嘎达布其镇将原有6吨锅炉改造为30吨节能锅炉,新建管网6.7公里。 城镇道路工程。乌里雅斯太镇新建道路28.2公里、维修破损路面4.2万平方米;嘎达布其镇新建道路5.9万平方米。 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道工程。阿拉坦合力苏木、萨麦苏木、呼热图苏木、嘎海乐苏木、宝格达山林场各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3000吨污水处理厂;嘎达布其镇、道特淖尔镇、满都宝力格镇、额吉淖尔镇各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4500吨污水处理厂;乌里雅斯太镇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3000吨;乌里雅斯太镇新建污水管道33.9公里、嘎达布其镇新建污水管道8.1公里。 环卫设施建设工程。道特淖尔镇、满都宝力格镇、额吉淖尔镇、宝格达山林场、阿拉坦合力苏木、萨麦苏木、呼热图苏木、嘎海乐苏木、嘎达布其镇新建公厕50座,垃圾箱300个,垃圾处理中心10个、乌里雅斯太镇新建公共厕所30座、新建8座处理垃圾转运站。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嘎达布其镇、道特淖尔镇、满都宝力格镇、额吉淖尔镇、宝格达山林场、阿拉坦合力苏木、萨麦苏木、呼热图淖尔苏木、嘎海乐苏木各建设日处理垃圾50吨垃圾场;新建乌里雅斯太镇日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30吨。 嘎达布其镇地下管道工程。总长2.36公里。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14个老旧小区进行道路、管网等改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对12个老旧小区进行节能改造,面积19万平方米。 “兴边富民”项目。建设边境苏木镇基础设施及畜牧业产业化、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贸易等。 |
第三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培养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倡导科学精神。提升精神文明共建共创水平。持续推进文明城镇、文明单位(行业)、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创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微文明”、汇聚“微力量”。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强化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控,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第七章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总体要求,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统筹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东乌珠穆沁旗。
一、科学规划生态功能区布局
依据牧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基础条件,建立乌拉盖湿地和宝格达山森林及其周边林缘草甸草原涵养水源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特色观光型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建立隐域性草原类型重点保护区,实施季节性轮牧制度和划区域打草场轮刈制度,加强草产业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态智慧畜牧业;建立广域草原类型合理利用区,重点发展以划区轮牧为主的“季节性放牧+补饲”集约型畜牧业。
二、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切实做好草牧场确权工作,稳定草牧场承包关系,全面完成草牧场确权登记,完善草牧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经营权有序流转。着力完善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草场流转、集体林权、水资源管理、矿业开发管理、农村牧区人口管理和资金保障八项制度,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评价和考核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统筹区域草原保护利用、分区、分类、分级确定草原保护利用方向,对同区域、不同类别草原实行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加强与中科院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站和内蒙古草勘院的紧密合作,开发受损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和盐碱地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打草场和放牧场可持续利用的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管理模式,建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标准和矿山修复标准。全面加强草原森林防火工作,健全草原生态体系,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提高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牧还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巩固和扩大草原建设成果,大幅提升生态涵养保障能力。在全旗开展生态资源底账的系统普查,从而建立我旗生态资源数据库,开发生态动态监测系统,对草原进行科学监测与管理。
三、功能区保护与植被区建设
启动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的常年禁牧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结合草原生态补奖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坚持适地适树、适地适草,重点对严重退化、沙化区的草原进行治理修复。着力实施宝格达山人工造林管护工程,巩固建设成果,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与管理新模式,实现林权制度改革有突破,确保人工造林成活率,培育种苗基地。在我旗东部森林与草原过渡带选择具有特殊生态保护价值的草原类型,建立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突出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草原河流发源地自然景观保护,每个保护区面积30—60万亩。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比例分别是保护区总面积的20%、30%、50%。结合生态红线、基本草牧场划定,建立定期开展全旗和重点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提高生态保护监管水平,加强禁牧和草畜平衡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矿区植被与生态的有效恢复,打造1—2个标准化矿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试点。
四、合理利用生态资源
按照“保护优先,在保护中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三牧”制度。在草原征战之前严格实施草原生态资源预审制度,杜绝草原开发利用的违法现状。对退化沙化草原采取切根、补播、施肥等改良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在现有人工草地的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块,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人工草地。科学培育打草场,实行“三年一休”或“二年一休”的轮刈轮割制度。加强天然打草场科学管理和利用,完善打储草管理办法,在保证我旗牲畜过冬饲草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商业打草。对重度、中度沙化草原,落实禁牧补助政策,禁牧区杜绝放牧。建立补奖机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平台,巩固提高植被恢复成果,加强补奖机制的管理,通过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十三五”期间,逐步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五、积极探索生态产业
一是合理适度有序开发宝格达乌拉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创建和宣传原生态、无污染“宝格达乌拉”品牌系列产品,在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中增加收入;二是建立东乌旗各草原亚类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展示区,探索天然草原植被人工模拟示范工程;三是推动草原碳汇资源的上市与国际交易,实现草原生态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旗县申报工作。
专栏14 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项目。禁牧草场1000万亩、“草畜平衡”达标4000万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完成治理面积62.5万亩。 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验用地1000亩,采集黄花苜蓿等优良牧草种子,在实验地进行人工扩繁。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工程。1、退牧还湿100万亩。2、新建濒危植物保护基地项目。3、实施放牧场与打草场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管理试验示范项目,对4000亩草场进行养分回补。4、实施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修复与植被重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调剂7万亩的实验样地,建设100平方米的实验室及其他附属工程。5、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工程,占地2000亩,开挖3米至5米深的排水沟18公里,施用石膏1000吨,腐熟羊粪或牛粪10000吨。6、矿山复垦标准研究及示范项目,200亩。 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1、建立指挥中心音视频双向传输站,购置车辆、GPS及通信信号增多设备。2、在宝格达山林场新建7处护林防火站点,同时采购扑火、灭火、巡护设备。 |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制度,加强产业政策、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约束机制,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严控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依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源、土地、矿产、草原等自然资源。科学利用保护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畜牧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生态用水,将节约利用水资源的举措落实到各个领域和环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到2020年,全旗用水总量控制在7900万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28%。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及各种矿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加强集约利用土地,实施整体推进牧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强对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管理和处置,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加强矿产资源整治和管理,提高各类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强化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及其它矿产资源管理,禁止非法开采,促进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加强金属、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代用,实现节约利用材料;加大节能投入,实施重点节能项目。
二、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制度,从注重重点行业削减向全社会减排转变,“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控制在自治区、盟级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内,同时,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完成牧业源减排项目。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完成乌里雅斯太镇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淘汰任务,难以代替的必须改用清洁能源;同时,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加强机动车管理,提升燃油品质,推进燃煤电厂、供热企业脱硫脱硝技术改造,加快有色行业等脱硫工程建设,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城镇扬尘排放。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综合防治,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开展地下水保护行动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污染源,严防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牧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日常监管工作,加大饮用水水源监测频次和监督频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到2020年,监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强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加强重点企业尾矿的污染防治;推进污染物综合利用,推广废旧产品再生利用技术,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统筹推进牧区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推动养殖加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乌里雅斯太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载体,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矿、伴生矿、尾矿及废渣等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型畜牧业体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集约化生态养殖等循环利用技术,推动规模养殖和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的发展,提升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将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成绿色加工园区。构建循环型城镇与社区,重点加强城镇、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消费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培育全民节能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四、加强环境监管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严格执行“三条红线”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旗《土壤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加快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严格执行《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查处超标超量排放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
第八章 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主动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口岸外向型经济建设,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围绕边境贸易、国际物流、跨境旅游、进出口加工等产业进行谋划和推进,开展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
一、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源融通为重点,借助欧亚大通道的建设不断深化同蒙古国的务实合作。依托与蒙古国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文艺演出、民间交流等活动,充分挖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断促进友好往来,扩大蒙文软件、信息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深化蒙文图书、影视音像翻译出版发行合作。进一步拓宽与蒙古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办好珠洽会。
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我旗中小型外贸企业分散经营向合作方向发展,争取国家的金融扶持和优惠政策,不断拓展外贸经营规模,推动口岸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加快建设中蒙边境互市贸易区,重点推进铁路口岸申报工作和口岸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合理布局商贸物流项目,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和货代企业,加快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口岸物流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外向型经济
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工企业,主要面向蒙古国、俄罗斯需求,建设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品、小家电等日用百货加工项目。繁荣发展综合加工、服装贸易、国际物流、跨境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口岸经济,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资源开发、生产加工、服装贸易基地,鼓励支持进口资源在境外粗加工,境内精深加工;出口资源在境内生产半成品,境外利用蒙古国最惠国待遇免关税等政策,进行再加工和组装实现销售。同时,进一步扩大原油、矿石、饲草和活畜的进口规模,带动口岸过货量,盘活铁路运力。
四、完善提升口岸功能
围绕口岸提升检验检疫能力、提升口岸综合功能、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的“三个提升”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加快货运通道、国门景区、电子口岸平台、口岸智能管控查验系统等项目建设,“十三五”实现客货分流,提高口岸通关质量和效率。按照“交通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互联互通”的原则,积极推进建设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毕其格图口岸—西乌日特公路项目和珠恩嘎达布其—乔巴山铁路项目,实现公铁联运,并建成从俄蒙经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向南经赤峰市至最近的出海口锦州港的口岸铁路,成为第三条沟通欧亚大陆新的重要大通道和出海口,加快推进铁路口岸申报、规划工作。同时按照国际航空口岸标准打造东乌旗支线机场建设。抓好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活畜、饲草等进口指定口岸建设,做好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税务、海关监管等功能,为边境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实施投资便利化、便捷通关和简化边民互市监管措施,推进跨境运输和口岸通关便利化。
专栏15 口岸建设重点项目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货运通道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口岸货运通道全长5712米,建设出入境检查站(长度912米)及海关、边检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业务用房及配套查验设施、场地硬化、道路两侧封闭等设施 。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客运联检区功能提升项目。联检大楼、出入境客车查验通道功能扩容扩建,联检区水、电、暖、网改造升级,实现客货分流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建筑面积12710平方米。 珠恩嘎达布其智慧口岸项目。建立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机房建设,实现无线网覆盖,建立智能监控系统、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 珠恩嘎达布其铁路口岸联检区建设项目。主要建设铁路口岸联检区、联检基础设施建设、联检单位的办公楼生活楼等。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口岸通道建设,水、电、路、讯等7通1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智能管控查验系统建设项目。出入境旅客自助查验系统(第六代)、车辆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快捷通车辆查验系统(第三代)、限定区域人员和车辆管控系统、车底监控查验(报警)系统、梅沙执法办案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保税仓库。建设公用型保税仓储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
第二节 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
以实施“京津冀”、“锡赤通朝锦”等战略为契机,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与北京、天津、河北、通辽、赤峰等地区的合作,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产业延伸的同步推进。加强与天津、锦州等港口城市合作,发展陆港经济。坚持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实现铁路、公路、通讯等重大工程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区域间畅通的交通、通讯网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充分利用当地资金、市场、人才、技术、出海口等要素优势,加强定向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和口岸轻工业。创新合作模式,吸引战略投资者合作共建园区、合作发展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对接、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协调和合作。
第九章 坚持共享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节 突出抓好就业创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员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围绕我旗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促进就业联动机制,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提高本土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公益性岗位主要安排就业困难人员,解决高校毕业生、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就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动态清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贫困家庭子女、“两后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大劳动保障检查力度,做好劳动保障日常巡视、专项检查等工作,保障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十三五”期间,提供就业岗位25000个,实现就业再就业7500人;启动大学生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发放支持大学生及进城牧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带动就业3500人。
第二节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提高工资性收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发挥创业增富效应,提高经营性收入。推进金融创新,拓宽理财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救助水平和覆盖面,增加转移性收入。拓宽牧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强化牧区发展产业支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增加牧民收入。增加牧民在草牧场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住房财产权等方面的收入。鼓励牧民优化饲养结构,大力扶持畜牧业生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增加牧民经营性收入。加大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完善牧民就业培训机制,健全工资保证金制度、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提高工资性收入。完善禁牧、休牧、轮牧补偿政策,提高牧民购置牧机具补贴标准,增加牧民转移性收入,继续加大算账理财力度,帮助牧民开源节流。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城乡养老保险扩面为重点,不断提高养老待遇整体水平。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规范工伤事故现场勘验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十三五”期间,逐步健全社会保障综合服务系统,建成社保数字化“12333”网络工程,并延伸至苏木镇和嘎查社区,实现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进一步加大对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供养人员、孤残人员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加快推动临时救助制度建设,解决流动人口遇到的突发性、临时性、阶段性生活困难。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对全旗残疾人救助坚持普惠加特惠相结合、兜底保障与就业增收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牧区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发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组建助老助残服务队,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加快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儿童提供各类服务的儿童友好家园和新型牧民妇女培训中心,设立妇女儿童就医相关科室,加强对应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力度,不断完善57个嘎查、16个社区“妇女之家”硬件设备条件。
第四节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教育内涵、创新、特色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到2020年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支出比例达到15%。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合理优化教育布局,推动学前教育项目区延伸,确保苏木镇儿童就近入园,到2020年,学前三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普及成果,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大力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到2020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探索适应不同潜质学生、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高考升学率接近或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政府统筹力度,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学校、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对接。支持民族教育发展,继续实施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加强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积极弘扬和传承长调、搏克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围绕搏克、长调、服饰等民族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完善教师的交流机制和校长选拔任用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全旗苏木镇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做好中小学校园校舍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优质幼儿园、高标准校园,规划实施蒙古族中学改造扩建工程,完善教育设施,“十三五”期间建成自治区高标准规范化的民族中学。加强语言文字事业统筹管理,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及部门绩效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语言文字事业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环境。其他方面,继续做好15年免费教育工作,实现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继续加强成人教育及教育科研工作,依法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加强和扩大与蒙古国毗邻地区的教育合作和交流。
专栏16 教育重点项目 蒙古族中学改造扩建项目。综合楼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配套设施全部高标准化。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蒙古族中学教学第二小学教学楼加固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蒙古族第二小学食堂900平方米,第二中学教学综合楼2200平方米。 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蒙古族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1800平方米,学校主席台及看台2400平方米。 学前教育巩固提高工程:幼儿园项目:乌里雅斯太幼儿园5600平方米,嘎达布旗镇幼儿园1200平方米。民族幼儿园体育活动室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教育布局调整项目:道特淖尔镇小学项目,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宿舍、水冲式厕所、教室周转宿舍及体育活动室7500平方米,200米塑胶运动场及篮排球场7500平方米。 职业教育:民族综合高中足球馆,建筑面积4040平方米,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安排200名劳动力培训。 学校节能安全改造项目:各类学校、幼儿园节能、消防改造,总面积67000平方米。 |
第五节 推进健康东乌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医疗卫生质量提升计划,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苏木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旗、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定与巡回流动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大力开展医疗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发挥高端医学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消除和降低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能够及时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蔓延,加强癌症救治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健康产业,结合我旗“蒙医五花药浴”等理疗术,大力发展蒙医传统特色医疗,积极申请蒙医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蒙医院制剂室建设,制作和推广蒙医药产品。在宝格达山林场探索打造具有健康疗养功能的健康休闲养老产业基地。建立健康数据平台,建立人口电子档案、医疗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3个信息库为一体的数据平台,推进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服务,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和健康服务需求。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探索“医养结合”式养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社区居家护理志愿服务队,培养专业护理人员,推进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建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到2020年全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力度,加强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服务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培养全民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栏17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蒙医院综合业务用房项目: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及设备购置,其中制剂室1500平方米。 妇幼保健院(所)综合楼项目:4000平方米业务用房。 苏木镇卫生院建设项目:阿拉坦合力苏木、呼热图淖尔苏木、满都宝力格镇、额吉淖尔镇、道特淖尔镇、翁根、图木图、乌拉盖、宝格达山林场、嘎海乐苏木、萨麦苏木、宝力格等12所卫生院,平均每所1000平方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建设项目:新建1处1500平方米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基本医疗设备;在乌里雅斯太镇7个社区建设社区居民需求的卫生服务站,每个建设面积300平方米,并购置基本医疗设备。 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全盟、具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管理、医疗保障、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的信息服务系统,供医疗机构和居民应用。 医院改扩建项目:扩建2000平方米业务用房,体检中心、急诊、检验室升级等。 疫源地鼠疫监测点项目:嘎达布其镇、阿拉坦合力苏木建两个癙疫监测点,每处建设面积300平方米,购置检测设备,交通工具。 嘎达布其镇中蒙友好医院建设项目:2000平方米业务用房,购置医疗设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建设2000平方米业务用房,购置检验设备。 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萨麦苏木、呼热图淖尔苏木、乌拉盖社区、图木图社区、淖干乌太社区、翁根社区、翁图社区7个苏木镇及社区的周转宿舍,总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每个105平方米。 嘎查村卫生室:17所标准化嘎查卫生室,筑面积1020平方米。 |
第六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围绕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功能为核心,加强旗、苏木镇、嘎查(社区)、牧户四级文化网络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载体建设,加大财政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乌兰牧骑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功能。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引导文化资源向牧区倾斜,完成苏木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牧户建设和草原书屋工程,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制定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基金,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完善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加大对我旗重点文物和重要遗址的保护力度,对金界壕、金斯太洞穴等遗址进行修复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工程,结合我旗民族文化优势,依托长调、搏克、服饰、马、祭祀、婚庆礼仪、饮食、游艺、迁徙、盐业驿站等“十大文化”,组织重大题材的创作活动,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力求在音乐、舞蹈、民俗歌舞、歌舞剧等方面推出一批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实施好政府文学艺术奖评选评奖活动。“十三五”期间,乌兰牧骑每年创作上演一台民俗歌舞剧,做到年年有作品,5年出精品。加强编史修志工作,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的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健身公共服务。经常性组织开展特色群体赛事活动,提高居民对建设运动的参与热情,增强群众身体素质。依托我旗搏克馆,以蒙古族“男儿三艺”为突破口,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亮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加强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储备。结合国家足球改革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我旗足球事业发展,培养足球人才。
专栏18 文化体育事业重点工程 全民文化展演中心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3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76平方米。 露天舞台:建筑标准:舞台宽17米,台基1米。台高5米,台深12米,舞台左右各建候房一间,候房宽度2.5米深度5.5米,框架结构。 图书馆:图书馆书库、儿童阅览室新增图书3万册。 传统民族工艺品保护与制作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工艺品厂3300平方米,包括马头琴、蒙古包、工艺品、马鞍、民族服饰、骨雕、皮雕等车间。 乌珠穆沁游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集草原观光、原生态草原文化体验、边境口岸、蒙医疗养、森林草原深度体验、宗教活动等为一体的草原游牧文化体验区。 中蒙文化交流大厦项目:建设文体娱乐、休闲、交流、会务集一体的综合大厦。 额吉淖尔盐场博物馆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500平米博物馆及配套设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项目: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体育场地建设项目:建设2处11人制标准化足球场地、2处标准网球场地和3处标准篮球场。 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建设项目、牧区信息化项目: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牧区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项目,简历牧区信息化平台。 社区健身广场建设项目:建设6个1000平方米的社区广场,对其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及购置相应的设施。 乌博传统民族工艺品保护与开发基地项目。项目占地21384.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工艺品厂3300平方米(包括马头琴、蒙古包、工艺品、马鞍、民族服饰、骨雕、皮雕等车间)、礼堂2000平方米(举办乌珠穆沁婚庆、过寿、祭祀等)、培训中心2000平方米、民族食品销售店500平方米,展览室1000平方米。 |
第七节 实施精准脱贫
按照“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到2016年实现脱贫,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牧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坚持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减贫172户583人,其中建档立卡74户253人,边缘户98户330人。通过转移到二三产业、设立生态公益岗位实现减贫50人;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医疗救助实现减贫50人,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兜底性政策保障,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减贫480人。强化监督与管理,严格控制返贫率。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投、行业扶、银行贷、群众筹、社会帮”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自治区和盟级扶贫资金,逐步建立起稳定增长的财政扶贫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配套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涉牧资金;有效利用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资金,广泛筹集社会资金,集中投向重点贫困牧户,多渠道保障扶贫投入。实施脱贫攻坚重点工程项目,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深入推进“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等重点扶贫重点工程,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救助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平等享受教育和医疗。鼓励有条件的苏木镇实行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增加贫困牧民收入。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贫困嘎查制度,强化脱贫责任考核。继续完善干部驻嘎查工作机制,确保嘎查第一书记和驻嘎查工作队全覆盖、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行业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承担扶贫任务。完善各类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投资兴业、扶贫济困。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第八节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巩固思想阵地、文化阵地、网络阵地,做实争取人心、凝聚人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重点管控措施,健全应急联动指挥和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和网络。以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完善牧区草原110治安防控体系和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旗“二级平台”、苏木镇“三级平台”监测预警信息化网络系统。加强人民防空应急指挥体系,健全人防疏散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实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妥善解决资源开发、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强对森林、草原火灾和病虫害以及牧区旱灾、雪灾、沙尘暴防治,提升生态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和保障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继续加快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食品药品全过程安全监管,实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打造群众满意的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地区。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做强自主品牌,提升质量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质量共治的工作格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的管控作用,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第十章 推进和谐东乌建设,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第一节 推进法制东乌建设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东乌。推进严格执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完善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监督,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推进全民守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第二节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按照党组织强起来、多元主体做下来、社会组织参与进来、群众工作做起来、网格管理动起来、信息手段用起来的要求,全面推进“平安温馨东乌”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维稳信息研判会商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草原110”、都贵楞法律服务室等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牧区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行政服务。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立体防控体系,坚持严防、严控、严打、严治“四位一体”,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对象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治安状况混乱、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实行挂牌督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完善流通保障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和问责力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加大执法监管,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节 做好民族工作
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保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持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主体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进一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发展潜力。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问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四节 维护边疆安宁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党委把方向、政府搞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五位一体强边富民思想。建立和完善旗党委政府、人武部、边防部队、公安边防大队、公安局联合指挥、联合防卫、联合演练、联合保障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方位控边体系;整合边防连队、边防派出所、边防民兵、草原110联防队、党员中心户联防力量,积极开展联编、联训、联演、联治活动,努力形成守边控边、治安联防、社会管理、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管边控边战斗力和威慑力。强化安全力量和技术手段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防止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敏感事件、规模性非法聚集事件和各类暴力恐怖案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和装备建设,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调控治理。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重视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带领群众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和自治区党委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及盟委、旗委的相关配套规定。切实知责明责、全面履责尽责、严格考责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和旗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巩固扩大作风建设成果。
三、动员各族群众团结奋斗
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调,依法保障群众各项权益,激发各族群众建设东乌旗的主人翁意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推进东乌旗全面发展的阶段要求,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跟踪监督的实施机制,确保各项规划目标实施和落实。
一、推进实施重点项目
“十三五”期间储备项目230项,规划总投资27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0项,总投资330亿元;新建项目210项,总投资2370亿元。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实施规划的重要抓手。规划提出的农牧林水、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水利、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口岸建设等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建设责任,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加强前期工作,完善推进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全程跟踪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开竣工进程,保证项目建设中各项安全,进一步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二、完善政策统筹衔接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完善财政、投资、土地、环境、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建立规划实施与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的联动机制,建设用地和节能减排指标向重点镇和产业园区倾斜。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将完成规划任务情况作为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整的重要参考内容。
三、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旗政府将逐项分解规划任务,确定实施主体及责任,建立分类实施机制。规划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有关部门必须跟踪分析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主管部门反馈。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向旗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规划实施中期阶段,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经评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按有关程序提交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圆梦的规划,目标宏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旗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旗委、旗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与全国全区全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