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东乌旗召开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旗民政局、住建局、卫健委和人社局新闻发言人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东乌旗民政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准落实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规范有序推进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东乌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试行)》,并指导各苏木镇切实落实审核确认权下放有关要求,及时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调整优化牧区低保渐退政策措施,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救助金,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旗在享低保对象843户1529人,其中,城镇低保人数662户1129人,牧区低保人数181户400人(其中脱贫人口13户36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72.67万元。临时救助152户303人,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9.51万元;特困供养人员43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及照料补贴63.54万元。
二、完善养老服务供给。阿音奈养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58516.63平方米,建筑面积47155.0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居家型养老公寓468户936张床位;机构养老床位108张,服务用房1888.12平米;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包括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大厅220平方米,中短期托老床位20张、社区日间照料床位60张;餐厅、娱乐活动中心、医养康养中心面积3380平方米。7月17日阿音奈养老园区正式投入运营,旗社会福利院老人整体搬迁至阿音奈养老园区。
三、扎实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制定《东乌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阿音奈养老园区和牧民养老中心为基础,依托阿音奈养老园区居家养老指挥调度中心,将运营阿音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额仁高毕和巴彦额日和图两个社区层面居家养老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达到乌里雅斯太镇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及时摸排全旗养老领域内所有养老机构,积极制定东乌旗民政领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等形式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宣传活动,在全旗养老服务机构中营造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深厚氛围。足额发放老年人福利津贴,2022年1月-8月份共为1480名老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124.78万元;本年度为9459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14.19万元;为10名护理员发放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5.52万元;为社会福利院17名老人购买机构责任保险1360元。按照动态管理原则督促指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织牢筑密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关爱服务网络,发挥“儿童之家”、“爱心妈妈”项目作用,及时完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动态管理,把监护薄弱或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全部纳入社会关爱服务体系。
四、扎实推进社会事务工作。有序推进殡仪馆项目、新建白塔公墓项目,制定《东乌旗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和长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对墓地价格秩序、殡仪馆和殡葬中介服务违法违规谋利行为、未经审批擅自经营等现象进行严格整治。全面升级改造婚姻登记场所,将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搬迁至东乌旗党群服务中心二楼,6月6日已完成投入使用,新婚姻登记处以更完善的硬件设施、贴心的便民服务为广大群众带来全新的婚登体验。按照《锡林郭勒盟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数据补录完善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旗民政局协调旗政务服务局、公安局、法院、卫健委、档案局等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存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的补录工作,并继续深入推进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工作。全面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严格按照“户申报、苏木镇审核、旗残联审批、旗民政审定”四个步骤,规范程序,从严把握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加强动态管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保障残疾人的利益。
近年来,东乌旗住建局坚持“控制外延、丰富内涵、突出特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打造“园林城市”为目标,切实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细化城市管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截至目前,开工29个老旧小区,从地下管网、路面硬化、外墙保温、屋顶防水、线缆入地,建立停车位、更换地下管网、建立步行道、物业用房9个方面进行改造,实现了小区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换代升级”。目前已完成改造17个小区,改造建筑面积为25.1万平方米,受益群众8930人,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剩余12个小区的改造工作。
(二)住房保障工作
2013年至2022年,共完成棚户区改造3550户,涉及金额11.29亿元,计划2022年底前再完成安置约270户。同时,采取租金补贴和实物保障相结合的办法,对应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建设保障性住房467套,累计完成实物保障412户,今年计划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分配82户,户均50平方米。共计发放租赁补贴资金 824.9 万元,累计发放2248户。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政道路方面:全旗城镇道路总里程达到54.74公里,2022年计划新建及改造道路3.8公里,铺装8.1万平方米。
管网建设方面:全旗污水管网总里程达到61.98公里,雨水管网总里程达到64.36公里,给水管网总里程达到135.38公里。2022年计划完成雨水管网1.6公里。
城市绿化方面:全旗绿地总面积达504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区内绿地面积达到296.0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4.01%。人均公园面积20.11平方米。完成乌镇三大出口、南环路、敖包山、人民公园、思赫腾公园、中水湖公园、政府广场、镇区道路等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同时为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通过建设中水湖及中水公园,一方面解决了中水排放问题,还可利用中水进行场地喷灌,景观补水,绿化,道路冲洗等。另一方面增强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市政设施维修方面:今年以来,共检修红绿灯146次,更换破损马头琴、祥云灯箱460个,维修更换电缆2260米,在主次干道两侧标划停车位3200个。同时,对全旗市政道路1600座窨井盖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新砌污水井64个、维修雨水井83个。
环卫清运处理方面:在镇区街道两侧新放置分类垃圾箱3000余个;以人工和机械化相结合的方式,派出常态化保洁、机动保洁作业约3.84万人/车次,日清运生活生产垃圾约8吨,今年,清运各类垃圾约7万吨,清理卫生死角260余处,环卫机械清扫率达85%。
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处理厂,每日可处理生活垃圾100吨、餐厨垃圾10吨。今年以来,已处理生活垃圾8767吨、餐厨垃圾906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80%,减量化达到90%。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在各苏木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站18处,日处理生活垃圾3吨,目前已完成建设3处,年内计划完成10处。
卫生健康是基本民生,东乌旗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精准落实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完成21.63万人次风险人群和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以及2.59万份重点场所、冷链食品、进口食品的样本核酸检测。安全、有序推进全年龄段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3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达95.88%。不断完善疾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体系,有效防控鼠疫、布病等重大传染病,降低疫情叠加风险。
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人民医院提能扩容项目、蒙医医院扩容提能项目、新建10所基层医疗机构项目、人民医院核磁共振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始终把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动态做好监测预警,及时创建、完善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42%,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3.84%,均超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标准。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牧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脱贫享受政策人群签约率达100%,守牢因病致贫返贫底线。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深入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做好药品使用监测工作,完成药品编码考核(YPID)比对和数据上报工作。加快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医疗救治中心验收进度,逐步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中心建设。持续发挥“联盟医院”合作效应,盟中心医院先后派出9批专家到我旗为340余名群众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实施手术20例并开展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指导,推动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创建,提高日间手术人数及三、四级手术比例。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智能辅助医疗工具和远程诊疗服务的应用,实现远程影像诊断152例,网上预约2311人,电子病例1250例。确定以旗医院、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模板,逐步覆盖苏木镇(场)卫生院,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
三、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蒙医医院4名医护人员进驻阿音奈养老园区开设分门诊,开展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工作。持续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成效,做好特殊家庭辅助关怀工作。聚焦妇幼健康工作,在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各设置一个“出生一件事”综合窗口,完成7例“出生一件事一次办”。着力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累计发放叶酸362份,孕前优生检查58对,宫颈癌筛查1000人,乳腺癌筛查1130人,切实推动了妇幼健康工作的发展。
四、中(蒙)医药传统医学发展取得实效
蒙医医院于2022年1月搬迁新址,依托蒙医五疗中心,大力推进治未病、五疗、正骨康复等蒙医专科建设,开展盐疗、沙疗等特色项目,强化民族医药的健康影响力。建成的15家基层“蒙医馆”均已通过自治区审核,正在进行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旗舰蒙医馆”和人民医院“旗舰中(蒙)西医科室”提档升级工作。
五、全方位推进“健康东乌”行动
强化部门协作,坚持多病共防,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的长效机制,累计接种一类疫苗6226剂次,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周”活动17次,有序推进免疫规划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以庆祝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和全国学生营养日、爱眼日等健康活动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余种,3000余份,拓宽了健康教育“六进”活动覆盖面。安排部署城镇和家屋灭鼠灭蚤工作,发放鼠夹2200个、布放粘鼠板1200个,设置毒饵站895个,组织动员400余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共清理白色垃圾3000公斤,努力推动城乡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乌旗人社局全面贯彻落实“六稳”、
“六保”政策,筑牢民生底线,增强群众获得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就业工作方面
过去十年,新增城镇就业952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2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26人,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36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5%以下的较低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14场,其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7场,服务企业用工岗位24000余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700余人。招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379人,政策安置退役军人151人、大中专毕业生15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8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累计争取上级就业专项补助资金9038万元,配套支出旗本级资金313.21万元,就业帮扶能力稳步提升。开办254期培训为11431名劳动者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实现就业9319人,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自脱贫攻坚以来,全旗共有34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全部实现就业,为2名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发放了交通补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275.04万元,惠及1040人;累计发放失业补助金59.48万元,惠及28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5亿元,带动稳定就业4916人。
二、社保工作方面
截止2021年年底,全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45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8804.74万元、职业年金2468.93万元,享受待遇1607人,发放离退休待遇1.2亿元;各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625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2亿元,享受待遇4814人,发放养老金1.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25887人,征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639万元,享受待遇4467人,支付养老金2175.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登记6872人,享受待遇31人,工伤保险费征缴174万元,待遇支出310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实现“十七连涨”,从2012年的月人均养老金1836元调整到2022年的2810元;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从36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4元,并建立了丧葬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下调,基金管理今年将要实现区级统筹;社会保障卡持卡发行突破3.6万张,扎实做好涵盖社保查询、保费缴纳、就业信息发布等服务内容的人社领域163项日常服务工作,实现了网上认证、缴费、咨询功能,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记者问:我旗阿音奈养老园区7月17日已投入运营,目前运营状况怎样?
民政局发言人答:按照《东乌旗阿音奈养老园区“公建民营”项目实施方案》《阿音奈养老园区老年公寓住房管理办法》和老年人入住合同,7月17日阿音奈养老园区投入运营。截至目前,阿音奈养老园区已审核公示四批次申请入住人员名单466人,其中已抽签抓阄的330人,已办理入住手续的254户,已入住的有156户。
记者问:乌里雅斯太镇内道路提升改造的进度如何?改造了哪几条路?
住建局发言人答:东乌旗乌里雅斯太镇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EPC项目(工程总承包),目前改造的有:1.西环路延伸段道路(锡霍公路-西环路)目前正在施工,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施工。2.西环路和交警队东侧路向北延伸段,第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完成,准备铺设沥青。3.第四小学西侧、北侧路白改黑,目前已完成水泥路面修补破损改造,准备铺设沥青。4.沁馨园东路(阿拉坦合力街-宝格达乌拉街)已完成第一层沥青铺设,等待铺设第二次沥青。本次道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通了“断头路”,有效缓解了第一、第四小学上下学交通压力,修复了破损水泥路面,方便了居民出行。
记者问:近年来,我旗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请您说一说是如何改善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卫健委发言人答: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问题,近年来,东乌旗卫生健康委以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一定成效,惠及了广大群众。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就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普遍希望就医更便捷、医疗技术更先进、就医环境更舒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卫健委将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壮大我旗医疗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强化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持续发挥联盟医院合作效应,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旗进行业务指导,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基层群众“少跑腿”;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以旗人民医院、蒙医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支柱的旗域医疗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就医环境,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记者问: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运行及孵化基地对入驻团队提供服务情况?
人社局发言人答:东乌珠穆沁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于2015年4月投入运营,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设20间双层商铺,配套水、电、暖、网络、监控系统及防盗门窗等设施设备。创业孵化基地实行项目化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2022年3月聘请西乌旗诚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管理,对入驻实体提供“一对一”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沙龙等专业化创业指导服务。目前,在孵团队25家,涵盖新媒体、手工艺、民族服饰、美妆等领域,入住率为100%。同时,2022年全程跟踪指导8个创业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暨第六届“创业科尔沁杯”创业创新大赛,1个项目获得自治区赛区主体服务业二等奖,顺利晋级国赛,孵化基地获得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奖和优秀组织奖。
孵化基地主要提供以下服务:一是对入驻企业提供三年孵化期享受免第一年房租,第二年补贴70%,第三年补贴40%的政策。二是对入驻孵化基地且符合条件的创业实体,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三是入驻企业可享创业培训、经营指导、广告宣传和商业宣传展示等优质服务。四是以补贴形式为入驻孵化基地企业内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提升培训。五是放宽市场准入,为入驻商户申办企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提供“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