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东乌珠穆沁旗:防沙治沙 守此青绿

发布日期:2023-06-30 16:46 浏览次数:

  六月仲夏,草木葳蕤。一场小雨过后,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东乌旗)满都宝力格镇的乃林郭勒逶迤而去,河岸两边花草葱翠欲滴。同样长势良好的牧草也存在于满都宝力格镇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现场。如果不是地面上明显的网格型平铺草帘,很难想象这片如今绿草如茵的草原,曾经生态环境多么脆弱。

  2019年,东乌旗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争取到满都宝力格镇的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该项目国家总投资3699.49万元,建设规模为14.5万亩,建设时间为3年。

  三年的草原生态修复“仗”打响了!东乌旗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分类按类型按规模进行具体措施的制定,通过实施围栏、免耕补播、沙障设置、风蚀坑平整、沙地禁牧等一系列干预措施,使植被退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流沙得到有效控制,草群盖度提高10%-20%,干草产量提高15公斤/亩以上,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满都宝力格镇巴彦布日都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长乃门白乙拉站在草场上感慨道 :“我是土生土长的满都人,如今这样好的草势,我只在小时候看到过。通过草原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牧民们也对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都积极配合禁牧休牧工作。”

  除了满都宝力格镇的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外,东乌旗全旗的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也在积极推进。2019年7月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在锡林浩特市成功举办,东乌旗作为试点地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基础治理原则,以推进草原生态持续发展为宗旨,从保护和恢复草原现状出发,加快退化草原恢复和治理工作。三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及东乌旗草原技术人员多次实地勘察,确定了需要修复的区域、类型、规模及投资标准和技术措施,先后实施了《2019年东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2019年东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2021年东乌珠穆沁旗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三项较大规模的项目,累计修复草原面积51.5万亩,总投资达1亿元。

  霍尔其格沙地位于东乌旗萨麦苏木,总面积18万亩,治理前40%为流动沙丘或半流动沙丘,曾是乌珠穆沁草原较大的沙地之一,如今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治理沙地、恢复草原生态当然离不开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恩克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萨麦苏木霍尔其格嘎查原党支部书记,九十年代初霍尔其格嘎查沙化面积日益扩大,沙尘天气屡见不鲜。恩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嘎查党员率先迁出沙地,并动员沙化地区牧户全部迁出。他还积极推进治沙工作进程,组织嘎查“两委”成立了保护区领导机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治沙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东乌旗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20万元,通过飞播造林、沙地人工造林、沙地禁牧等方式使霍尔其格沙地流动沙丘基本固定,明沙面积逐渐缩小,植被恢复率达82%以上,生态功能显著恢复。党和人民心连心,终于让霍尔其格嘎查换上了“绿”装,坚韧的“治沙精神”也如沙生植物一样扎根土壤,深入人心。

  从最初的“一棵草”到“一片绿”,再到“固、管、护、养一体化”,东乌旗各级各部门在草原生态修复实践中不断探索,向绿而行。近年来,东乌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制度,全面实施生态治理、沙地禁羊、沙源治理等工程,修复退化草原生态27.5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新增造林5500亩、工程固沙1000亩,全旗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土地沙化趋势得到极大缓解,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生态长廊基本形成。

  下一步,东乌旗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下大力气巩固生态修复成果,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坚决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东乌旗宣传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