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图书馆,引进阅立方,安装数字化智慧化图书馆建设项目软硬件,投入使用图书馆嘎达布其分馆、满都宝力格分馆,安装图书智慧管理系统,与图书馆新馆同步使用,保障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目前拥有近5.8万多册纸质图书,可容纳400余位读者。新建乌兰牧骑,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保障日常排练工作及全旗大型会议和活动顺利召开和有序进行。建设苏木镇文化站、嘎查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草原书屋配齐书柜、报刊架、阅览桌椅等设施,结合宣传文化、广播影视、党员教育、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各类公共服务,逐步完善“文化馆(图书馆)—苏木镇文化站—嘎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牧户(草原书屋)”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标准11人制足球场建设项目与体育公园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工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着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引导各苏木镇根据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等发展特色文化,在西部盐场区主要是突出盐业驿站文化,在北部沿边地区着重彰显边关特色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回信精神,以创建文明苏木镇、文明嘎查、文明牧民活动为载体,鼓励创作反映新牧区建设的好来宝、舞蹈、小品等节目,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的自觉性,丰富群众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首届东乌珠穆沁旗残疾人艺术才艺比赛”等文体活动53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250余张。
三是着力推动文化产品发展。支持和鼓励群众文艺创作和其他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对重点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给予资助和奖励。持续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近年来创作乌珠穆沁民俗风情歌舞系列整台晚会、声乐作品、舞蹈作品、小品以及文学作品150余部(首)。推动民族工艺品、文化旅游演艺等文化企业发展,现有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木雕骨雕品加工、图书音像制品等小微企业100余家。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我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项。持续推出优秀文艺文化产品,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扩大全旗文化影响力,旗嘟呔文具有限公司的马头系列笔、嘎拉哈羊拐骨玩具橡皮、4B美术橡皮、HB铅笔入选“内蒙古礼物”授权使用商品,旗乌兰牧骑歌舞剧《母亲湖》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