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为认真组织实施好自治区“就业促进行动”,东乌珠穆沁旗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构建“三三”体系,全方位筑牢就业发展的基础,为就业促进行动提供坚实支撑。
一、“三个机制”夯实就业基础
一是压实“行业+就业”归集机制。严格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管产业就要管就业、管行业也要管就业”责任,组织工信,发改,农科,市场监督管理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岗位征集工作。就业促进行动开展以来,已征集各行业各领域就业岗位1255余个,其中大型企业提供岗位475个,小微企业提供岗位780个,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
二是落实“专员+企业”服务机制。安排10名人社服务专员“一对多”包联50个企业,围绕“送政策、访需求、解难题、优服务”四个方面,及时了解、收集、分类汇总企业需求,争取每名专员与所服务企业每月对接沟通不少于1次,每半年实地走访不少于1次,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等综合性服务,缓解企业招工、技能提升、福利保障、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全力稳定就业岗位。
三是优化“岗位+人员”匹配机制。梳理“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常态化动态跟踪岗位和人员变动,适时调整清单内容,确保清单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根据求职者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求职意向等信息,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推送合适岗位66个,为灵活就业群体推送餐饮,家政类服务类岗位304个,达成就业意向57人,形成“轨道式”匹配机制。
二、“三项措施”助力就业发展
一是“多管齐下”推动政策服务落地。全面梳理涉企就业,产业,税收等各类政策,已形成就业领域24项政策清单,通过线上平台、线下窗口、专员上门等多种渠道,向企业和劳动者精准推送适用政策;公布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及时了解到服务内容及经办机构信息。扩大“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经办模式,落实“降、返、补”组合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刚柔并济”引进事业单位人才。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率95%以上”政策,2025年事业单位招录131名工作人员,其中,通过东乌珠穆沁旗2025年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面试工作“刚性引进”4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加快全旗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支持。加大对“柔性引才”的工作力度,去年以来,邀请18批38名自治区及各盟市专家医生到我旗开展诊疗,进一步推动人才交流进程。
三是“线上线下”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紧扣“就业帮扶·真情相助”“春风行动”等主题,成功举办3场招聘会,累计提供240个工作岗位。其中,2场线上招聘会借助网络平台,累计吸引直播访客1453人,访问数达4357次,投递简历139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7人。线下依托零工市场开展招聘会,深挖适合大龄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岗位,征集保洁、厨工操作工、服务员、会计、经理等就业岗位130多个,共吸引应聘者120余人次,直播线上观看互动人数达1800余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4人。
三、“三维保障”守护就业权益
一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行业抽查,重点检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提升合法权益保障。督促各企业3月30日前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使企业从自身管理问题出发,积极解决争议,从而给予员工更全面的权益保障。扩大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工作,为劳动者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目前,全旗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总数达到7家,均为盟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全旗范围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2684份。
三是畅通多元维权渠道。充分运用国家欠薪线索核处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电话、现场投诉等方式多渠道接收和处置侵权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各平台共办结案件73起,涉及人数133人,追回拖欠工资金额433.2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