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阳的一寸寸跳跃,乌珠穆沁草原慢慢显露出金色的容貌,缓缓流淌的乃林郭勒蜿蜒向前,天空中传来各种清脆的鸟鸣,一卷卷捆好的草垛在草原上整齐的排列着……这是草原上的丰收季,也是“守边人们”最繁忙的时期。
满都宝力格镇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辖区面积 5629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52.28公里。辖区面积大、边境线长、流动人口多等都是这座被誉为“北疆草原第一镇”的小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夏秋季,来这座小镇旅游和务工的人员骤增,给边境管控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早上七点多,满都胡宝拉格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陈玉鑫带着几名民警来到了护边员赛音乌其拉图的家中。“三哥,我们又来了……”一进院,所有民警都亲切地和赛音乌其拉图打着招呼。这时陈玉鑫的妻子正好给他发来视频,他刚刚五个月的二女儿在镜头那边高兴地挥舞着手,而陈玉鑫则笑着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了赛音乌其拉图,说:“来二宝,跟大爷打招呼,说‘赛努’……”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已经发生过多少次,所有人都已习以为常。挂掉视频后,陈玉鑫和赛音乌其拉图交谈起最近边境发生的一些情况。
今年46岁的赛音乌其拉图,当护边员已经有24年了,这也正是他和边境派出所结缘的开始,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派出所的民警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三哥”。从1999加入护边员这支队伍以来,赛音乌其拉图巡边护边的脚步就从未停止,而他的家也成为边境线上永远的“灯塔”。作为满都宝力格镇一处AAAA级护边驿站,赛音乌其拉图家不仅承担着边境巡查管控、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等职能,更发挥着帮助附近牧民及游客、为民警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我们这个地方偏远,交通也不便,有时候路过这里的游客或者牧民遇到问题,都会先到我这儿寻求帮助,不管是帮忙加油还是送些应急药品,我都会尽力帮忙。”二十多年来,赛音乌其拉图充分发挥自己“人熟地熟”的优势,先后协助派出所破获案件6起,调解矛盾纠纷近百次,累计巡边里程达5000余公里,他也多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优秀护边员。
像赛音乌其拉图家这样的护边驿站,东乌珠穆沁旗有100处,而像赛音乌其拉图这样的护边员,东乌珠穆沁旗有527名,一处处护边驿站就像是一个个固定的“哨所”,而一名名护边员就像一座座流动的“界碑”,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诠释着对这片草原、对伟大祖国的深情与热爱。
“对于我们这种边境地区,强边固防就是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尤其是护边员,他们既是我们前线的哨兵,也是我们的兄弟家人,有什么信息他们都会及时准确地反映给我们,也方便我们快速出警。现在有了护边驿站以后,更方便了我们开展联合巡边、政策宣传、走访慰问、困难帮扶等活动。”陈玉鑫说道。
斗转星移,“三哥”赛音乌其拉图与满都胡宝拉格派出所民警结缘已经20多年。很多民警都有了赛音乌其拉图给起的蒙古文名字,如“布仁吉雅”、“伊布格勒图”……而这些美好的名字也成为边防线上警民同心守边防的最好见证。
赛音乌其拉图与满都胡宝拉格派出所民警间的故事是东乌珠穆沁旗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深入开展边境党建“五大行动”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坚持把边境牧区军警民融合发展作为强化边境稳控的有力途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以苏木镇党委为主体,驻地军警部队、嘎查社区、驻地企业共筑共建的非建制性联合党委,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互惠双赢”原则,积极开展护边维稳、矛盾化解、扶贫助困等工作。今年以来,5个边境苏木镇依托非建制性联合党委,召开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联合会议15次,开展巡边护边、学习宣传、治安联防等活动37次。
他们服装不同,却共同守护着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他们身份不同,却共同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与幸福;他们有太多的不同,但他们却又有着最大的共同——那就是守边的这份责任!如今,在东乌珠穆沁旗所辖527.6公里的漫长边境线上,正有无数守边人用责任和担当谱写出爱国奉献的边关长歌,用热血和青春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