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旗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畜牧业“3+2”产业为抓手,不断优结构、增产量、提质量,持续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种业提升,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乌珠穆沁羊选育提高工作,完成乌珠穆沁羊选种选配116万只、人工授精母羊3.98万只、肉羊生产性能测定9126只、鉴定种公羊30202只、淘汰种公羊4485只,建成核心群290群、扩繁场21处。积极开展高繁多胎试点建设,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完成3459份高繁多胎乌珠穆沁母羊基因检测,开展胚胎移植259只。落实肉牛冷配站点82处,完成肉牛冷配11197头,调剂引进良种肉牛1247头,以嘎查为单位开展良种肉牛冷配技术员培训班共22次、195人次,共培育本地牧民冷配技术能手35名。持续巩固蒙古马保种成果,完成1处保种场、8群家系试点、30群核心群共1931匹蒙古马的鉴定工作。积极开展乌珠穆沁羊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乌珠穆沁白山羊生产性能测定、屠宰性能测定及蒙古马生产性能测定,提高畜禽资源普查工作效率。
提升防灾能力,推进饲草产业规范化发展。推进饲草料储备基地建设,建成萨麦苏木满都拉图嘎查抗灾减灾饲草储备基地,44个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建设嘎查集体经济组织饲草料基地,以“牧民提供原材料、加工厂代加工”模式建成额吉淖尔镇哈日阿图嘎查饲料加工厂。积极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业,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在耕地种植优质牧草5.67万亩,总产量2.61万吨,全旗打储草牧草产量 41.23 万吨。
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积极贯彻落实奶业振兴战略,不断提升我旗奶制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新建传统奶制品小作坊3户、中小养殖场14户、中小型马奶生产加工试点3家。依托奶业振兴项目,全旗累计建设中小规模养殖场21家、小作坊5家、中小型马奶生产加工试点3家。全旗取得营业执照、小作坊登记证的传统奶制品生产小作坊达到50家,奶产量达300吨,年销售马奶80吨,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旗设立产地检疫报检点10处,屠宰检疫动物86.6万头只,出厂检疫合格动物产品1.33万吨。试点推进4个苏木镇兽医社会化服务,全旗春秋两季共开展牲畜免疫1323.45万头只,牲畜应免疫密度达到100%。开展兽药、饲料市场执法检查共计27次,检查各类经营门市87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起,均已结案,全力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
抓好畜产源头监管,提升乌珠穆沁羊品牌建设。高度重视“乌珠穆沁羊”品牌产权保护,全力抓好牲畜出栏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共开展屠宰加工企业执法检查85次,检查屠宰企业780家次。授权东乌珠穆沁旗兴源肉业有限公司等8家屠宰加工企业使用乌珠穆沁羊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着力打造“乌珠穆沁羊”优势品牌,积极引导蒙发、蒙源、泰羊等3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 ,全旗现有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企业(合作社)5家、有机认证企业4家、绿色农产品认证企业1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8家。
坚持示范引领,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质量。积极开展示范社、示范家庭牧场创建活动,推选旗级示范社5个,清理空壳社9个,规范整治合作社8个。目前在市监部门登记注册的牧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42家、其中示范社36家,完成4个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发展合作社项目建设。认定家庭牧场30户,已推选旗级示范家庭牧场15户,全旗累计认定家庭牧场327家,其中示范家庭牧场97家。
促进高效发展,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提升综合机械化程度,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1.571万元,补贴机具380台,享受补贴牧户280户。落实清粪小型装载机购置补贴工作,补贴清粪小型装载机206台,发放补贴资金297万元,完成盟级下达任务率104%。办理拖拉机牌证照121台,发放拖拉机行驶证121本。全旗牧草打、搂、捆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9%。
2023年,我旗将持续巩固“3+2”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水平、强化品牌建设”的思路,增加优质绿色畜产品供给,着力打造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奋力谱写东乌旗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