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1年)

发布日期:2011-04-28 09:47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4月28日在东乌旗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政府旗长  贺希格布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乌旗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盟委、行署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的经济转型,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旗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及增速始终位居全盟前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7亿元,是2005年的3.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48∶20演进为13.7∶72.6∶13.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4%提高到56%,实现了地区经济由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重大转型。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2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1%,达到6.05亿元,是2005年的3.9倍,占GDP比重由6.8%提高到10.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是“十五”末的2.2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0%,分别达到15570元和11528元,较2005年增加7270元和4648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旗财政支出力度不断加大,五年支出达2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4倍;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投入年均增长34.5%,支出达15.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4倍,占财政总支出的65.8%。

  “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牧区改革发展,大力推进“两转双赢”,新牧区建设实现新跨越。

  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投入资金1.7亿元,是“十五”总量的1.6倍,年均增长16.7%。注重转变草牧场利用方式,积极推进以划区轮牧为主的“三牧”制度,轮牧、休牧、禁牧面积分别达到3251万亩、5117万亩、1150万亩,分别是“十五”末的3.9倍、1.28倍和3.8倍。深入推进草畜平衡制度,出台《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压减牲畜65万头只。积极探索退化草原生态治理的有效模式,出台《草牧场流转管理办法》,流转整合草牧场1431万亩;生态恢复禁牧区试点、阶段性禁牧和划区轮牧等项目面积达到490万亩。加大林地、湿地保护力度,宝格达山森林公园、乌拉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把转移牧区人口作为减轻草场压力、恢复生态的长期战略任务,出台《东乌旗扶持引导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实施意见》,在土地、税收、教育、住房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仅兑现转移进城牧民购房补贴资金就达508万元,牧民购房200多套;突出抓好牧民培训工作,投入专项资金268万元,培训牧民上万人次。“十一五”期间,5856人通过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转移。

  大力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在连年压减牲畜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着力培育肉羊、肉牛、菜马、牧草“四大产业带”,配套实施了“家畜品种优化工程”和“六大基地”建设工程。乌珠穆沁羊标准化畜群达到2800群、117.6万只,羊的良改比重较“十五”末提高11.2%;通过引进、繁育、淘汰等方式改良黄牛4.7万头,牛的良改比重较“十五”末提高49.6%、达到84%。明确提出建立标准化肉羊养殖区的发展思路并成功争取、实施了总投资4000万元的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核心区项目。2007年提出种公羊集中管理以来,出台《种公羊集中管理办法》《东乌旗种公羊集中管理周转资金使用办法》等支持性政策,51个嘎查实现种公羊集中管理,在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畜牧业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大力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模式,2010年早期补饲育肥羔羊38万只、育肥肉牛2000多头。充分认识培育打草场的基础性地位,2006年在全盟率先提出以牧民5%—10%草场培育打草场的思路以来,培育打草场850万亩,建成储草基地13处、储草棚200座,两个饲草加工企业投产,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牧民增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经济组织+牧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牧民发展家庭牧场、联户经营等生产经营模式,建成肉羊养殖、草业等各类专业户1817户,创建现代家庭牧场301户。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发展,2007年以来,出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奖励办法》等支持性政策,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2个,较“十五”末增加58个,注册资金达1.18亿元。“十一五”末,牧民人均产业化收入达4300元,较“十五”末增加2500多元。

  不断加大支牧力度,支牧资金总额达到5.7亿元,旗本级财政投入达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制定出台《东乌旗进一步加快推进牧区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牧区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工作重点、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按照统筹整合的理念,积极整合涉牧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支牧资金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五年整合上级项目、财政投入等涉牧资金1.88亿元,实施了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核心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牧区数字微波电视、牧区人畜饮水安全、游牧民定居等一大批对牧区、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大项目,惠及1万多户次。新牧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投入建设资金1.66亿元,试点嘎查划区轮牧、牲畜良改、草场整合、房屋改造等工作成效突出。大力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连续举办了新牧区工作现场观摩会、乌珠穆沁肉羊节,成功召开内蒙古首届乌珠穆沁肉羊产业发展论坛,建成500多个种公羊繁育、划区轮牧等示范户。

  大力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牧区道路、电力、水利、围栏等基础设施投资达7.6亿元。围栏草场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86%,较“十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畜均暖棚和圈舍面积达到2.7平方米,牧区水源井达到6294眼,较“十五”末分别增加0.9平方米、1726眼;百户拥有打搂草机、小轿车和农用四轮车分别达33台、58辆和69台,较“十五”末分别增加了6台、11辆和18台。不断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去年11月份以来,特大雪灾导致全旗5679个牧户受灾。面对特大雪灾,全旗上下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投入抗灾资金1.57亿元,其中,旗财政投入2256万元。清理公路积雪140万立方米,解救被困群众841人、车辆397台,接送牧区学生650名,调拨牧草568万公斤、饲料4900吨;购置抗灾机械设备140台(套),全面提升了嘎查和牧民生产自救能力。通过积极的努力,抗灾减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二是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工业强旗战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加大资源转换力度,着力发展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煤炭能源化工、畜产品精深加工、石油开采加工、建材生产“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成为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十二五”重点产业群和“双百亿工程”重点开发园区;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全国农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科技示范园区,成为锡盟第二大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与“十五”末相比,工业企业增加38户、达到8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1户、达到40户,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2户,新增4户利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工业产值、销售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9.9%、43%,有色金属、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四大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选矿能力提高了8000吨/日、达到1.3万吨/日,原煤产量、发电量增长500%、800%,分别达到483万吨、7200万度;新增原油产量11万吨,总产量达到40万吨,具备了5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引进台湾元盛60万只冰鲜羊肉加工和悦艺生物制品等项目,多家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年加工能力提高了80万羊单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前半年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4.3%的“十一五”节能总指标。土地复垦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矿山企业施工现场、料场环境秩序不断好转。

  充分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口岸贸易、物流、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三产比重和总量不断提高。2010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05亿元,是“十五”末的2.53倍,三产税收较2005年翻了一番。全旗注册私营企业248户,注册资金达12.77亿元,从业人员近6000人;个体工商户达到3060户,较“十五”末增加1300多户。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建材、蔬菜、再生资源等八个专业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超市、农家店、宾馆饭店分别增加22户、39户、40户。金融机构各项贷款7亿元,是2005年的2倍;各项存款21.5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口岸贸易企业增加17户、达到55户,“十一五”期间过货量、进出口贸易额分别是“十五”总量的5.9倍和7.7倍。旅游业快速发展,五年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总投资2亿元的乌里雅斯太山旅游景区整体包装、民俗风情园建设等项目积极推进;牧人之家旅游点发展到30多户,从业人员达400余人。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更加突出。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旗成为全境对外开放地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实现国际性常年开放,从口岸经阜新至锦州铁路被国家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策划并成功举办“构筑欧亚新通道”战略论坛,牵头协调中蒙六方召开三次年会,签署了“六方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有力推进了欧亚新通道建设进程。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外向型经济的“一号工程”,引进盟外资金104亿元,是“十五”总量的6.7倍;实施招商项目142项,其中,超亿元项目52项,较“十五”期间分别增加49项和36项;争取上级资金7.7亿元,年均增长40.2%。着眼于优势特色产业升级扩张,着力引进了大唐华银、山东黄金、兵器集团等央企、国企,升级改造了原有企业,分别启动了总投资23.9亿元的褐煤干燥、100亿元的内蒙古有色基地建设和100亿元的合成氨、尿素生产项目;引进上百家地勘单位,完成投资20多亿元,探明煤炭360亿吨、有色金属500万吨、石油1亿吨,1.4万平方公里铅锌矿勘查区被列入国家47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大幅度提高了资源保障能力。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管理职能更加完善。牧区综合配套改革日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接近尾声。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转制工作,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收支分类、“一卡通”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处置交易更加规范透明,公开挂牌出让城镇建设用地92万平方米,土地收益达4.3亿元。理顺了政府性融资机构兴东投资公司体制,融资达2.6亿元。建成行政审批服务中心、7个苏木镇便民服务中心、235个嘎查代办点,审批事项减幅达60%;成立了工业园区、口岸建设管理委员会、牧区人口转移办等机构,综合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四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完成公路投资5.54亿元,新增黑色路面和等级砂石公路718公里,总里程达到2290公里,2010年公路货物周转量达到20亿吨公里,是“十五”末的11.9倍;贺斯格乌拉至乌里雅斯太铁路实现运营,巴珠铁路全线开工,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电力、水利、通信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建成1座220千伏输变电站、8座110千伏输变电站,新增供电线路1200公里,6条110千伏和7条35千伏输变电线路覆盖全部城镇和矿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和乌拉盖水库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通信基础设施投资1亿多元,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较“十五”末分别增加3900部、45000部和2700户,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100%,牧区数字微波电视覆盖率达到60%。

  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投资13.3亿元,乌里雅斯太镇城区面积由6.5平方公里扩大到9.2平方公里,形成“六纵六横一环路三出口”的城区道路框架,城镇化率达到52%。建成50万平方米的行政新区以及乌珠穆沁广场、库伦庙广场、博物馆等休闲场所,热电联产、水网改造、降氟改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竣工或开工建设,集中供热普及率、道路铺装率达到65%和85%,主要街道污水集中处理率、降氟改水普及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13户,完成投资5.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6倍;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71万平方米,建成20个住宅小区,新建商品房2980套,两个星级宾馆开工建设。投入嘎达布其等苏木镇建设资金3亿多元,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教育布局调整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城乡教育均等化。新增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全部实现平改楼目标;旗财政投入资金1233万元,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地方性“两免一补”及牧区户籍学生高中教育补贴、职业教育免费等政策,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的目标,惠及学生3万多人次。“两基”达标覆盖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高考升学率提高了35%和29%,高考升学率达到70%,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比重接近30%。完善三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成旗医院、蒙医院门诊楼,新、改、扩建11所苏木镇卫生院、20所嘎查卫生室,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程深入开展,与北京天坛医院、肿瘤医院建立了远程诊疗系统;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8%,各段报支比例达到75%,最高支付额达6万元,列全盟第一。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举办了“吉祥乌珠穆沁草原冰雪那达慕”、“绿色地平线——乌珠穆沁草原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成为“中国蒙古族乌尔汀哆(长调)之乡”和研究基地、自治区第一批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加强,乌珠穆沁肉羊产业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科技推广项目,6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充分整合现有科技文化资源,创建具有现代牧区特色的“科技文化牧户”100个,辐射牧区人口的30%。

  建立城乡居民收入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补贴、低收入群体利益保障等相关政策的联动机制,连年作出提高民生指标的决策。投入城镇、牧区低保资金4400万元,是“十五”期间的9.6倍,实现应保尽保。2010年补差标准较2005年分别提高150元/月和90元/月,牧区低保标准高于全盟年平均水平1100元。积极开展养老保险工作,去年在全盟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参统率已达到30%;牧区养老保险参统率达到8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0%,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13万元,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4%,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月均增加690元、达到每年10680元,分别高于全盟年平均水平6370元和7693元。基本实现了城乡充分就业,提供就业岗位3.19万个,推荐就业达1.66万人。通过公开考录等多种形式积极安置高校毕业生,五年安置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403名,安置率达到84%。完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的联动机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下岗失业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500多万元,带动2000多人实现就业。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建成实训基地和驾校,与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36%。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1000多套,累计为1793户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房租补贴321万元。牧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牧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使上千个家庭受益。建成自动供水系统16处,安装降氟改水设备1360套,人畜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60%。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工程深入开展,出台《脱贫攻坚六年规划》,投入扶贫资金1150万元,扶持贫困牧户和中低收入牧户712户。连续四年提高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人员过渡性生活补贴、离退休干部职工生活补贴标准,综合补贴水平位居全盟旗县区第一,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列全盟第二位,高于全盟年平均水平5756元。

  六是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创建平安东乌,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注重加强与政协和人民团体的联系,五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42件、政协委员提案89件。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分别下降了23%和13%。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机关“小金库”治理等活动,勤政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了“草原千里边疆文明带”、星级文明城镇创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东乌”建设进程,连续五年获得全国普法先进称号。加强民族团结和双拥共建工作,保持了自治区级“双拥模范旗”荣誉称号,嘎达布其镇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强,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大接访活动深入开展,投入化解社会矛盾专项资金2520万元,妥善解决了转制企业职工安置、涉法诉讼、草场纠纷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十一五”期间,人民武装、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人防、国家安全、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是我们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我们历经考验、自我加压、脚踏实地,不断超越自我的五年。五年来,许多工作走在全区、全盟前列,成为国家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试点、全国兴边富民重点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科技进步旗、全国牧区安全饮水示范旗,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旗县并摘取“长安杯”,成为自治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旗县。五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攻难关、聚能量,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民族政策,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旗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旗人大、政协有力的支持监督,离不开全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旗军警部队、单位和企业,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乌旗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就鼓舞人心,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旗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起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现代畜牧业建设任重道远;经济总量小,主导产业发育不足、结构单一、链条短;传统服务业层次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制约发展的“瓶颈”尚未得到全面解决;拆迁改造、集中供热等群众关注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旗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政策深入实施,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加速转移,为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开辟了广阔空间;锡盟成为国家煤电基地,为我们发展煤电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继续加大资源转换力度,始终保持高于全区、全盟的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就一定能够开创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夯实一产、做精畜牧业经济,壮大二产、做强工业经济,繁荣三产、做活口岸贸易和旅游物流经济”的发展思路,本着抓项目、促投资、扩总量的原则,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参与“锦-珠-乔”欧亚大通道和“通-霍-东”经济带建设,努力打造自治区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精细加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有机牛羊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草原生态保护及游牧文化特色旅游基地、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等“五大基地”。

  “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

  ——区域经济向多元支撑型跨越。坚持产业间结构调整与产业内结构升级并重,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支柱产业更大更强、链条更长,新型工业化、现代畜牧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8.6%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35亿元,年均增长42.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十二五”期间总量达到63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2.7%;口岸过货量达到10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5%,达到3200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8%,达到23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76.7:20。

  ——人居环境向生态宜居型跨越。以平房区成片改造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以新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新牧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心镇和小城镇集聚功能不断增强,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社会事业向文明和谐型跨越。基本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多层次、更普惠的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基础更加完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型跨越。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东乌旗,居民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十二五”末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经济总量为发展主题,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中心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畜牧业现代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6亿元,增长28.8%,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10.8:71.9:1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16.9%。力争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6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增长28.5%;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万元,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6%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两转双赢”,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畜群结构,推进新牧区建设步伐,努力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上水平。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投入134亿元,用于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助和牧户生产性补助,自治区还要配套相应的资金。结合自治区阶段性禁牧和划区轮牧项目,锡盟每年可获得补助资金8亿元以上。我旗作为畜牧业大旗,必须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按照全面实施春季休牧、重点推进划区轮牧、大力实施围封禁牧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草牧场“三牧”制度,确保新增划区轮牧面积100万亩以上,争取阶段性禁牧面积400万亩以上。今年,国家还要对实现草畜平衡的牧户给予每亩1.5元的奖励,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行限量养畜制度,以嘎查为单位确定牲畜限量饲养规模,并将限量值分解到牧户,确保牧业年度牲畜数量控制在盟里要求的目标以内。认真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今年将完成投资3373万元,治理面积达到33万亩。按照《东乌旗草牧场流转管理办法》,全面推行草牧场流转备案制度,加强三级草牧场流转信息平台建设,以规范的流程竞拍流转草场。编制完成《东乌旗草牧场健康等级评估办法》、《东乌旗草牧场健康等级评估标准》,全面开展草牧场健康等级评估工作。

  ——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按照“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思路,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现代草原特色畜牧业发展。专业化方面,围绕肉羊、肉牛、菜马、饲草四条产业带,加快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加快改变“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专业化生产模式,年内建设专业嘎查7个,各类专业户111户。继续实施现代肉羊产业项目,建立乌珠穆沁羊标准化养殖产业带,巩固标准化乌珠穆沁羊核心群800个、56万只。建设肉牛育肥示范点,扩大西门塔尔牛核心群规模,建立种公牛集中培育基地,努力实现种公牛自给。制定《扶持马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着力实施蒙古马保种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马业专业户,实施蒙古马品种改良工程,积极培育菜马和商业赛马、马术表演等现代产业,发展药品开发、马奶饮品、马具饰品制作、优质马匹饲养等产业,推动马产业向高附加值、多用途综合开发方向发展,不断拓展增值空间。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打草场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转移进城牧民草场等措施,逐步扩大打草场范围,完善储草基地建设布局,在西部苏木镇适当增设储草基地,建立草业市场;开展优质牧草品牌创建工作,协助草业合作社和专业户,积极开展有机草场认证和优质牧草品牌注册工作。集约化方面,积极转变草牧场利用方式,力争流转整合草牧场870万亩,进一步提高草牧场利用效率。以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和标准化畜群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种公羊管理,使全旗57个嘎查全部实现种公羊集中管理,并推广人工授精模式。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遗传性能研究试验,建立乌珠穆沁多脊椎羊核心群。积极引进优质种公羊,开展肉羊经济杂交试验,杂交肉羊5000只。把加强牲畜饲养管理作为畜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母畜冬春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模式,进一步改善牲畜棚圈条件。规模化方面,以牧业大户为中心,鼓励规模经营牧户向专业牧场方向发展,积极整合草牧场、基础设施、畜群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按照《东乌旗现代家庭牧场建设标准》,建设现代家庭牧场100户。产业化方面,强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率达到70%。加强对牧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年内重点规范21个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新建10个合作社;开展合作社、家庭牧场带头人“1234培训工程”,组织10名牧民赴国外、200名牧民赴盟外、300名牧民赴旗外、400名牧民在旗内学习观摩。积极发展肉羊、肉牛育肥项目,鼓励肉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做大做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努力做到产品高档化、市场高端化,实现优质优价。积极筹建有机食品研发中心,广泛联系南京农大、内蒙农大等科研院所,全面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为打造自治区有机牛羊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打好基础。

  ——扎实推进新牧区建设。以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对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今年重点实施牧区六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投资2959万元,实施数字微波电视续建、种公羊养殖场、药浴池、草业基地建设等12类、34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同时,以全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现场会在我旗召开为契机,争取更多的项目,大力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大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力度,建设27处集中供水工程、840处分散供水工程;三是积极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置大型牧业机械的嘎查、合作社配套捆草机具;四是实施节水灌溉饲草料地改造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灌溉饲草料地5.48万亩、配套改造节水灌溉饲草料地1.3万亩,打井540眼,新建基本供水井65眼;五是投资2240万元完成45公里通嘎查油路项目;六是完成牧区地理信息系统项目收尾工作并投入使用;七是实施饲草储备项目,建设伏草青贮基地10处、饲草储备库80处,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千方百计提高牧民收入。在挖掘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增收空间,努力提高非牧产业收入比重。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禁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合作医疗等各项惠牧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牧民政策性收入。二是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走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道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生产性收入。三是认真落实和充实完善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好转移进城牧民产业依托问题,年内转移牧区人口800人以上。注重在转移出来的人口稳定就业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企业用工、自主创业、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高于城镇居民的政策扶持;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就业、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等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拓宽转移进城牧民在二、三产业中的就业渠道。出台优惠政策,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年内完成转移进城牧民小区建设工程。

  (二)扩张工业总量,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巩固和强化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原煤产量达到1000万吨,新增石油产量10万吨,金属采选能力达到1.6万吨/日。

  ——大力推进煤炭产业扩能升级。加大扩能改造力度,大唐华银、乌尼特煤矿、天地煤业、国营煤矿、查干陶勒盖煤矿实现满负荷生产,年产量分别达到300万吨、400万吨、50万吨、30万吨、300万吨。统筹调控煤源,鼓励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破碎、烘干项目,完成阿拉坦合力煤矿至额和宝力格装车站砂石公路项目,提高天地煤业、国营煤矿、玛尼图等煤矿以及进口优质煤配煤水平,为煤炭外运创造积极的条件。加快发展火电工业,抓住国家启动锡林郭勒煤电一体化基地的契机,全力推进京能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8×660兆瓦电源点项目。提高煤炭分级利用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褐煤低温干馏半焦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大唐华银在褐煤干燥示范装置项目投产达效的基础上,力促两条日处理原煤3000吨的褐煤干燥生产线开工建设。全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完备各项手续,加快推进大化、兵器集团北方华锦煤化工项目和鑫烨矿业饲料级磷酸氢钙项目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力促大唐华银煤层气开发项目开工建设。

  ——不断壮大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统筹规划金属矿产资源,加强地勘项目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全力做大采选业规模。确保融冠、锡林矿业、小坝梁铜矿、巴彦都兰铜矿满负荷生产,力促阿尔哈达铅锌矿8000吨/日选厂扩建、锡林矿业尾矿库2000吨/日选厂、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1000吨/日选厂、迪彦钦阿木钼多金属矿30000吨/日选厂开工建设。加快铅冶炼项目进度,确保年内投产;力促锌冶炼项目开工建设,一期5万吨制酸工程年内投产、二期20万吨冶炼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积极实施铋、铟等金属回收和铅锌下游产品加工等配套项目。

  ——加快石油产业勘探开发步伐。全年石油产业投入突破20亿元,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产量突破50万吨,其中,宏博矿业和中原油田分别达到5万吨和3万吨产能,延长油田在增加探井的同时实现稠油开采,产量达到2万吨,三家企业勘探区块扩大到500平方公里以上,阿南凹陷等新开发区块勘探规模达到300平方公里以上。积极争取石油接续区块,引进技术和实力强的投资开发企业进行整体勘探开发。力促就地加工增值,严禁石油外销,积极协调华北石油自产及进口部分原油就地销售;全力支持天浩石化原油加工项目,完成催化加氢后续项目1.8亿元投资并实现满负荷生产;积极引进辽河油田建设油田伴生气回收项目,形成较为完整的石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发展。确保悦艺生物二期1万吨胃黄草颗粒和破壁血粉胶囊生产线上半年投产达效,酒厂二期工程当年投产。新汇塬和绿缘饲料厂实现满负荷生产,草饲料产量达到10万吨。进一步做大华通水泥搅拌站项目,完成东盛源每日1000吨水泥生产线建设工程,达到每日1700吨生产规模。加快推进大唐新能源一期4.95万千瓦和蒙能、汇丰能源两个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努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最现实的路径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做文章。“十一五”期间,我旗能源、有色金属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发展延伸加工制造业创造了条件,要积极开展引导性工作,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以园区为载体,推动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富民工程一体化发展,逐步引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制品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产业配套、富有特色的非资源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全面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项政策,使中小企业、投资者了解政策和感受政策,让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拟投入6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快建立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资金投入,推广新型节能技术,落实节能措施,降低单位能耗。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和减排督查力度,启动原造纸厂污水池治理改造工程。抓好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的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

  (三)突破重点难点,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以现代物流、旅游、商贸、金融等为重点,推动三产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总量扩大,三产增加值达到13亿元,增长61.3%。

  ——强化金融服务。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而长期以来我旗存贷比过高,2010年存贷比仍然接近3:1,十几亿的资金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要切实加强金融服务,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企业,掌握企业和项目需求,协调上级增加信贷投放,力争实现存贷比持平。今年,旗内金融机构贷款比重要达到全旗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0%。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典当行、商业银行,合理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健全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突出发展物流业。今年,我们将完成物流园区项目投资1.3亿元以上,确保满都拉国际物流园区项目竣工,力促乌里雅斯太物流园区、嘎达布其利达物流园区、浩通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加强内外联合,组建大型物流公司,建立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综合运输物流体系。针对能源分布情况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况,以煤炭储运和高附加值货物配送为基础,逐步完善仓储、装卸、短途运输和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促进物流业壮大升级。完善物流基地运营管理机制,补强战略装车基地功能,加大设备设施投入,推动战略装车基地扩能增量。

  ——繁荣商贸流通业。加快海日汗酒店、豪庭酒店建设进度,积极引导其它宾馆饭店改造升级。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乌里雅斯太镇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建设大型综合购物中心、蔬菜副食批发市场、旧车交易市场。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程”,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覆盖面,完善牧区市场消费体系。积极推进休闲娱乐、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口岸贸易,在市场准入、项目用地、融资信贷、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资金,鼓励外贸企业加大活畜、原煤、矿石进口力度,扩大对外贸易额度,力争口岸过货量突破2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0亿元。加快嘎达布其镇土地开发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干部职工在嘎达布其镇投资兴业,带动口岸经济发展。继续改善口岸基础设施,年内完成投资9400万元,实施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4.2公里口岸疏港公路项目、煤炭专用通道、原油监管区、出口监管区等建设项目,继续实施援蒙工程。积极申报铁路口岸开放,争取纳入国家规划。筹划中蒙两地六方论坛,推进“新—珠—乔”通道和中蒙经济技术合作园区项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协调蒙方,支持北京建工集团开展蒙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

  ——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力争达到1.2亿元。全面完成鄂尔多斯察罕苏力德生态旅游公司乌里雅斯太山景区整体包装建设工程,做好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特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包装工作,实现景区开发、景点建设、配套服务、产业规模、文化品位五大突破。依托口岸、民俗、草原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公司+牧户”的旅游模式,培育22个观光型家庭牧场;紧密结合周边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开辟经我旗至阿尔山、蒙古国等旅游线路。

  (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既是投资的重点,又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杭盖乌拉至乌兰察布三级公路建设项目,力促省道204线改扩建工程和省道101线锡林浩特至乌里雅斯太等级公路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完成铁路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以上,力促“巴珠”铁路二、三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当年竣工通车。加强电网建设,完成额吉淖尔—布力彦嘎查、银矿—乌兰察布等输变电工程。启动嘎达布其至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第二热源点、第二水厂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支线机场项目,尽快完备各项手续,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加大城镇建设与管理力度。完成乌里雅斯太镇总体规划修编和15平方公里概念性设计以及道路交通热力、弱电管道、绿化硬化、给水排水等配套设施的专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草原明珠小区、白音庄园、思赫腾等1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力实施旧城区改建项目,年内征、拆、改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实施城镇“扩容提质”工程,积极支持上海宏博、兵器集团、山东黄金、兴业集团等企业建设办公楼、高档住宅小区、星级宾馆等设施。推进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铺设人行道7.5万平方米,改造路灯1900盏,沿街空地绿化率达到38%以上;启动“两湖一河”和滨河大道建设工程,完成综合行政楼及配套广场建设工程,对行政办公区、广场周边及主要临街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实施南环路拓宽工程,开工建设思赫腾生态休闲公园。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化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理顺市政、出租车管理体系,逐步推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新机制,建立货运出租停车场、社区劳务人力市场。

  (五)大力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将更多的财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突出抓好就业工作。发挥好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努力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征集就业岗位7000个,安置就业2600人以上,其中,技能培训130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以上。依托大唐华银、铅锌冶炼等企业,全面建立劳动用工联系制度,加强订单式培训,企业当地用工率要达到40%。加强就业培训,重点开展“五个一百”培训工程:为一百名牧区青壮年劳动力开展重型机械驾驶培训;为一百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家政服务培训;为一百名自主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为一百名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服务礼仪、导游等技能培训;为一百名高校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积极开发服务行业岗位,出台家政等服务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减免个体工商户税费,扩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安置就业空间。完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旗各苏木镇、嘎查、社区建成就业服务平台;积极筹建全民创业就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创业园区,为创业者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平台,在注册登记、审批制度、贷款融资、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工作,牧区养老保险参统率达到9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统率达到50%。投资560万元建设“牧人之家”老年公寓,实现全旗牧区五保户集中供养的目标;开工建设总投资1575万元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出台扶持性政策,鼓励个人投入养老事业,力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乌里雅斯太镇7个社区。全面完成牧区贫困户摸底调查,力争使860人稳定脱贫,返贫率控制在3%以内。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完成第二民族幼儿园续建工程,启动道特淖尔镇、满都宝力格镇幼儿园建设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舍标准化达标工作,力争年内再使两所学校达标。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为部分学校新建风雨操场、水冲式厕所、阶梯教室。完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设施,以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年内力争使民族综合高中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制定《东乌旗“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实施名师工程,加强业务和师德培训,年内培训教师700人次。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学校管理系统人员和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自治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五项重点工作。将新型牧区合作医疗资金的20%划入门诊统筹基金,与住院补偿基金分账管理,对参合牧民的门诊医药费用进行补偿。继续改善医疗条件,加快旗医院综合楼建设。面向旗外聘任专家,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外派进修和定向招生工作。继续实施健康体检工程,建立重大疾病外出就诊咨询服务平台。

  ——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加强乌珠穆沁羊种类资源保护、黄牛改良、风光互补、马产品开发等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抓好畜种改良、牲畜饲养管理、草牧场科学利用等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年内建设科技示范户20户、科技示范嘎查5个,引进和推广畜牧业适用技术10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星火”项目,创新牧区科技服务模式,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培育新型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以褐煤综合开发利用等特色产业为研发主攻方向,积极开展“东乌旗科技苑”筹建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加强与中国矿大、大唐华银、北京邦盛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构筑产业孵化器,增强产业集聚功能。

  ——推进文化强旗建设。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体局综合楼建设项目,加快新行政办公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工程,启动民族服饰展演厅、长调音乐厅建设工程,积极申报“蒙古族服饰之都”,力争“金斯太”洞穴遗址成为国家级洞穴遗址公园。加强与中央民大和自治区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努力把我旗发展成为民族文化采风基地和全国艺术家创作基地。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结合建党90周年、建旗55周年举办系列庆典活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深入开展群众性和校园文体活动。办好“额吉淖尔”杂志,设立旗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鼓励精品文学、艺术创作。

  ——加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继续做好计划生育“三查一治”服务,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弘扬和培育健康、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正确引导和鼓励牧民转变生育观念,努力实现优生优育。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统筹管理、服务均等、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

  在认真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全力办好以下“实事”:一是完成牧区“户户”通电一期2865户风光互补设备安装工程;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20套、廉租住房350套、公共租赁住房33套,改造牧区危旧房300套,完成198户宝格达山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是在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学前教育,实施15年免费教育。四是规范分类低保制度,一、二、三类对象每人每月标准分别为500元、300元、200元;孤儿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600元,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1600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和700元;五是将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地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45元,将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7万元,将布病、包虫病、结核病等地方病纳入新型牧区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六是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对生活困难群体给予临时性补贴;七是为全旗1363名7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元;八是为困难家庭大学生和实施禁牧牧户家庭大学生发放每人每年3000元的助学补贴;九是大力改善牧区卫生条件,完成1000座改厕工程。十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十一是为500个牧户实施房屋保暖工程。十二是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十三是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补贴、基本医疗救助、创业扶助等更加优惠的政策。

  (六)深化平安创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启动全国文明旗县、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提高服务行业水平,加强服务行业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优质服务改善提升年”创建活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推进法治进程。巩固“双拥”工作成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妥善安置复转军人;重视做好老龄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整体联动、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提升政法资源、社会资源、群众资源的整合度,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公共安全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探索和夯实新型社区、苏木镇、嘎查的基础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推进治安和城镇综合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和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矛盾排查化解,健全旗、苏木镇、嘎查三级信访信息联动机制、社会舆情汇总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解决好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基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防灾减灾联动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密切关注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加强对粮、油、蔬菜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督检查,规范价格秩序。重点查处哄抬物价行为,查出一件,处理一件,严厉打击,并进行媒体曝光。

  (七)加强收支管理,全面做好财税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税收征管,抓好增收节支,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今年税收收入增幅力争达到33%以上,财政支出增幅力争达到50%。在完善税收征管措施上下功夫,确保应收尽收。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控制减免税,建立手段先进的“征、管、查”税收征管体系,完善重点税源监控和税收分析制度,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培植财源上下功夫,努力拓宽财政增收空间。抓好铁路项目、矿权转让等重点税源,做好各项税费的组织征收工作。煤炭业要全面实行“一票结算”,油气开发及其劳务施工企业必须进行属地注册。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公司,承担全旗物流运输任务,委托矿山企业代扣代缴运输营业税,解决交通物流运输业营业税问题。在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上下功夫,完善城镇投融资体系。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对现有能够实行资产分离和经营的基础性设施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各部门要健全在建或已完工工程固定资产账务,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做好土地征收储备工作,积极清理停工、停产等国有闲置土地,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在强化财政体系管理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成立专门机构,积极研究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央财政对我旗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做好全旗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相关工作。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体系,推进部门预算精细化、科学化,从严从紧控制财政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财政运行风险。摸清存量,限制增量,控制总量。切实加大政府债权的清收力度,逐步化解清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的负债,积极清理和化解其它公益性乡村债务。

  四、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和今年目标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健全目标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优化政务流程,着力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继续巩固软环境建设成果,让服务成为招商引资中最优质的资源、最响亮的品牌;从创业、就业、产业等多个层面组合用力,建立富裕百姓的长效机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谋全局、抓机遇、解难题的能力,加强对新情况、新事物的认识,及时准确地将上级决策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追踪问效,一抓到底。我们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畅通来信来访渠道,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工作,深入贯彻《廉政准则》,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加强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建设人民信赖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的新征程。新的一年,我们将在盟委、行署和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为完成今年和“十二五”目标,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东乌旗而努力奋斗!

来源:东乌珠穆沁旗

上一篇:

下一篇:

政策文件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