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乌旗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各族群众为重点,突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为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干部“有形”学习教育,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田”。成立由旗委、旗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领导班子考核之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与年度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谋划年度民族团结工作绩效指标,明确目标要求、细化工作内容、落实责任分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和旗委党校培训计划,突出政治理论学习的延续性和学习内容的科学性,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全旗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持久抓长期抓的工作机制。
突出青少年“有感”培根铸魂,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一是瞄准校园“主阵地”促文化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校内滚动视屏常态化播放相关知识,开展制作精美手抄报、共青团员讲民族团结小故事、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升国旗仪式、以“民族团结在我心”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共争“小石榴籽章”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好氛围。二是进入“社会大课堂”促思想交融。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思政小课堂 走进社会大课堂”——共上一堂民族团结课活动,通过参观图门格日勒家庭牧场、边防哨所,倾听马背警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党员中心户”额尔敦达来故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思想、重实践,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展“边境线上的红领巾” 民族团结研学活动,深入珠恩嘎达布其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过开展升国旗仪式、倾听界碑故事、接受书籍捐赠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实景体验感受初心在肩,使命向前的边防精神,促使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全民“有效”凝聚共识,盛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花”。一是加强网络平台宣传。各单位根据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融媒体+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用,在微信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宣传普及《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民族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成效和影响力。二是注重常态长效宣传。以全旗“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为依托,相继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嘎查(社区)、进苏木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进各领域,提升各族人民群众对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了良好宣传氛围,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上一篇:
下一篇: